這就造成中國傳統文化到朱元璋這裏完全喪失了有關“精神”層麵的文化形式,在形而上的政治領域完全排除了“精神”是世界本源的這一唯心論概念。
沒有了“精神”是世界本源這一概念的漢文化從此失去了三大方麵的文化遞進,一是政治,二是宗教,三是人文科學。在這三個方麵出現了全麵停滯。導致明後六百年漢文化在一個陰陽圈內滾動,來回折騰,再無曆史可言。
這說明黑格爾說“中國的曆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曆史的,它隻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是正確的。
中國的曆史從本質上看是純物性二元結構性的文化,沒有“精神”存在,這就是漢文化不信神的原因。漢文化在文化本原上沒有了創造世界萬物的唯一“神”。在漢文化中創造世界萬物的唯一,不是神而是氣,是物性化的“二氣”,沒“神”什麼事了。
這便是朱熹理學的真正目的,有了圓的理,便可有理沒理據理力爭,據理力爭的最高境界就是沒理,不講理。不過應對侵略者而言,也隻有不講理。
而缺失了神的文化要想發展、遞進、超越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因此“中國的曆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曆史的”這句話是正確的。
這是因為文化概念在《易》學中缺失“變易”原理,必然導致在政治、宗教、人文領域根本就無法發展、遞進和超越。因為“易”的本質就是變化。而變化的本質就是發展、遞進和超越。“易”不是變來變去,來回折騰。“易”是傳承、發展、延續、遞進和超越,缺失“變易”原理又怎能傳承、發展、延續、遞進和超越呢?
再一個漢文化缺失了黑格爾認為的事物或思維發展存在“正、反、合”現象和本質中的“合”現象和本質。這是黑格爾對世界起源的文化總結。世界是“正、反、合”三種現象和本質構成的,缺失“合”的漢文化根本就無法形成將矛盾體引導到事物或思維發展向高一層麵遞進和超越的動力。“合”是事物或思維發展分化與整合“正、反”運動的動力之源,無“合”便無法形成對立統一概念,就無法形成思維邏輯能力。
第三就是漢文化的陰陽理氣論二元結構文化缺失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三大規律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而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或思維發展在向前運動中存在“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表明了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多邊螺旋式上升的既往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是人類正確認識事物或思維發展在傳承、延續、遞進和超越中是曲折性和前進性的曆史,這對正確認識世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就是說沒有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你就不知道在前進發展中有曲折性的曆史,不知道在前進發展中有曲折性的曆史就不會產生辯證法思維,沒有辯證法思維就必然產生恐怖和壓製思維。
近期網絡有段話流傳廣泛,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凡是科學的,皆可證偽;凡是哲學的,都能質疑。唯獨神學不允許反對和辯駁。但凡是邪惡的學說理論,則根本不允許有任何反對和辯駁。不允許的原因,是經不起證偽和質疑。而一切不容置疑者,恰恰反證了其邪惡麵目。”這句話以如柏拉圖所言:“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隻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
這兩句話其實正是易學“易變”原則、黑格爾邏輯學“合”原理和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基本原則。
否定的辯證法就是否定一切,用科學的方法證偽,用哲學的方法質疑,用神學的方法探秘。因為事出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有三必有“懼”,有“懼”必有“慮”,有“慮”必有“不安”,而“懼”是易之本原,“慮”是思維邏輯之根,而“不安”正是否定之否定規律之本。
是懼、慮和不安產生了易學“易變”原則、黑格爾邏輯學“合”原理和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否定之否定規律。而懼、慮和不安才是事物或思維傳承、發展、延續、遞進和超越之根本。
沒有懼、慮思考和不安現狀,何來遞進和超越?社會想要發展,依靠的是創新的思維,但創新思維就來自易學“易變”原則、黑格爾邏輯學“合”原理和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否定之否定規律思想之中。
https://www.biqiuge8.com/book/85256772/85545700.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