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天神引出萬物(1 / 2)

第四十三章、天神引出萬物

古代中國先賢說了兩句話,總結神之用途和定義。首先“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這是神之用途。又一句“神用無方謂之聖”,這是神之定義。但是無論神之用途,還是神之定義,都沒有把神當做“無+”來看待,仍然有物性化的影子,不像黑格爾直接把絕對精神定義在客觀獨立的世界,以一種邏輯思維的形式,超脫精神與物質世界,以概念形式存在。這就把絕對精神剝離出虛、實(精神和物質)世界,以一種“無+”的概念形式存在於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之上,而這種“無+”的概念形式力量強大,先於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存在,並以一種“無+”的概念形式在外在性(物質)與內在性(精神)之間來回穿梭,以無限活力推動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達成的邏輯應用的形態,以無限活力為創造世界做準備。

由於絕對精神以客體形式存在於精神與物質世界之上,並以其巨大能量推動精神與物質從外在性(物質)向內在性(精神)之中運動,這種形式類似於《易》學中的陰陽太極運動,而推動太極運動的主體是母體,那麼這個母體便是“無+”,也叫絕對精神。母體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實在體,母體孕育著虛和實(精神和物質)合一的“無+”的概念統一體~嬰兒。因為嬰兒仍在母體中孕育,這就是一種超脫精神與物質存在的另一種概念形式,即孕婦形成。這個嬰兒雖然沒有出生,但嬰兒是外在性(陽)與內在性(陰)的統一。而母體孕育的過程便是母體在陽攻陰承互動過程中精神升華到絕對精神的過程,這種陽攻陰承的巨大力量是無形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以“無+”的形式存在,並始終以一種超自然的形式存在於宇宙空間之中,形成“無+”的邏輯思維形式,不斷開拓、創新、發展著全新理念,創造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推動整個世界和曆史向前發展。這就確立了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立場,為西方近現代政治、人文、宗教立場奠定了基礎。

因此說,文化上不認可“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並且不能將神剝離出陰陽世界,讓神以一種獨立的概念形式存在於意識形態和形而上學之上,自然行動上就無法實現世界和曆史向前發展進步。所以說黑格爾認為古代中國沒有曆史是有道理的。因為你總是抱著陰陽太極說事,而不將陰陽太極孕育的兒子生出來,母體至始至終都在孕育,都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外在性(陽)與內在性(陰)的統一中翻滾,得到的也隻有是朝代製度換湯不換藥的來回更迭,怎麼會有曆史呢?

隻有在文化上認識到“天神引出萬物”,“神用無方謂之聖”,認識到在陰陽、虛實、精神與物質之外還有一種“無+”的邏輯思維存在,而這種“無+”的邏輯思維形式黑格爾叫絕對精神,中國人叫它“天神”。黑格爾以一種“無+”的邏輯思維形式存在於宇宙間,而中國人以一種實在的高超的“聖”形式存在於宇宙之間;並以神聖的、不可動搖的力量,用出神入化,高超到絕妙境界的手段,不斷推動世界和曆史向前發展。原因仍是太極是陰陽互生互斥相互運動的統一,也是黑格爾說的絕對精神是外在性(物質)與內在性(精神)對立與矛盾的高度統一。用更容易理解的話說:母體孕育中的胎兒是陰陽互生互斥相互運動的統一體。這裏包括著東西方兩大文化概念,隻是東方人認為這種精神叫太極,而西方人叫絕對精神。隻是西方人把母體、父體和孕體是分三個等份來看的,而中國人隻看母體和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