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論理性之六,精神決定思維,思維主導理性
八易,八者,分也,別也。在八為分,為別,別則變易,易者通變。八是事物發展或思維發展千變萬化的過程,是天理之所在,是天理生起於東南,滅絕於西北的過程。八既是唯心論的關注點,也是唯物論的關注焦點,但仍以唯心論為主導。
事物發展到八,八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階段。八有分和別之意。事物發展或思維發展進程到八階段,陰陽兩種文化已經進展到八方互通的階段,八是易最活躍的階段,也就是變化在八階段最活躍,通變成為八階段最盛行的理性手段。
在八階段,理性追隨陰性文化經曆生起於東南,滅絕於西北,走完八階段全部過程,進入九九歸一階段,天九歸製人權,是一個倒金字塔形式皇權不可逾越的階段,之後便是事物發展或思維發展步入泯沒的階段,泯沒之後歸零,零是重生階段。
其實理性就是個牆頭草,理性沒有原則,理性是追隨思維而行的產物,也就是說沒有思維就沒有理性。理性受思維支配,思維指使理性做什麼,理性就做什麼。
凡是形成群體、社會、國家的生物體,思維永遠是站在政治、人文、宗教理性之上的概念。無論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理性,都是在思維之下行動的有效執行能力,這裏包括一切公權和私權。
事實上事物發展分階段,事物從產生到存在,到泯沒,再到重生,經曆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這十個階段。這十個階段便是成於一、合於二、分於三、立於四、結於五、順於六、離於七、易於八、歸於九、泯於十的全部過程。這是物以類聚物質從生成到存在,到泯沒,再到重生的全部過程。
同樣思維發展也要經曆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這十個階段。並形成成於一、合於二、分於三、立於四、結於五、順於六、離於七、易於八、歸於九、泯於十的十個思維發展階段。這個過程是人以群分的必由之路,是思維從生成到存在,到泯沒,再到重生的整個過程
隻要生物體形成群體、社會、國家,就必然經曆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的十個文明階段,而決定這一切發展的就是思維發展,也就是說生物體沒有思維發展就沒有“人以群分”。
意誌、意念、精神決定思維發展,而思維發展決定文明進步,決定社會文明和文化文明向前發展。
意誌、意念、精神決定思維,思維主導理性有效執行能力。
沒有意誌、意念、精神就沒有思維,沒有思維就沒有理性,也沒有人以群分,更沒群體、社會、國家。
沒有意誌、意念、精神就沒有思維,沒有思維就沒有政治、人文、宗教。
沒有意誌、意念、精神就沒有思維,沒有思維就沒有權力,也沒有公權和私權,更沒有鬥爭和爭奪利益。
隻要生物體形成群體、社會、國家意識,思維就必然決定理性,並指揮理性分階段發展權力。
在成於一階段,一九相加得十。這是奴隸製社會階段,思維指揮理性形成奴隸主權力絕對的權威。權力兩極分化,權力隻有掌握生死權力的奴隸主權和沒有生死權力的奴隸權。奴隸在下為一,沒有生死權;奴隸主在上為九,公權至高無上,所有權力集中在奴隸主手中。在成於一階段,思維處於直觀思維階段,思維簡單,奴隸沒有生死概念,隻有直接看到的供需關係。而掌握一切生死權力的奴隸主在這一時期是絕對的九五之尊,這階段公權至高無上,私權形若糞土。理性處於陽性父係文化為主導階段,恐懼、野蠻、占有、矛盾、戰爭和侵害充斥著整個奴隸製發展時期,文明隻有一絲陽光。
在合於二階段,二八相加得十。這是封建製社會階段,思維指揮理性的形成王權和臣權集中使用階段,權力出現分化,上層建築出現王權與臣權分製,也就是秦始皇創立的丞相製,皇帝與丞相分權合製國家。在合於二階段,思維處於直觀思維和反向思維階段,思維從簡單發展到反複階段,出現反思思潮。也就是孔子說的“克己複禮”階段。此時思維產生生死概念,而生死仍然掌握在公權力手中,權力出現二八分配,公權開始攤薄,私權開始產生生死概念,下層民眾的有效權力隻有二,隻有生死之二。在這一時期公權仍然至高無上,私權形若糞土。理性處於陰性母係文化為主導之下,隱忍、和諧、寬容、對抗、反複、被動挨揍充斥著整個封建製發展時期,文明出現陰陽天地、黑白世界。此時權力出現集中統一的聲音,理性也追隨思維把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在分於三階段,三七相加得十。思維發展進入主觀思維、客觀思維、辯證思維階段,生物體在意誌、意念、精神領域出現分裂,思維出現進步,客觀思維和辯證思維的產生,分化了權力概念。權力是區別敵我,與爭奪敵我利益的理性,是受思維支配執行爭奪和分配利益的有效執行能力。而思維的進步有效地瓦解了權力在成於一、合於二階段的絕對權威,權力在進一步攤薄。在分於三階段,權力是三權分立階段,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種公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公權力,又相互製約製衡各自獨立行使的公權力。理性在分於三階段是陽性父係文化主導的執行力,雖然理性仍然處於恐懼、野蠻、占有、矛盾、戰爭和侵害狀態,但理性已經追隨思維向勇敢、剛毅、責任、擔當,民主和契約精神進發,並擁有這些陽性精神,讓文明向前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