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五元論隔位製衡循環機製(3 / 3)

古代中國人用西方金、東方木、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五種元素總結性的概述了物質結構的多元性。

其實五行生克論涵蓋著唯物論一個重要的命題。

由於二元論受理論原理的限製,在二元理論框架裏是沒有客觀和邏輯思維,二元論的視角隻能看前麵與後麵,背麵與反麵,以及內部。二元論隻存在直觀思維、反向思維和預判思維。嚴格意義上講,二元論不存在客觀和邏輯意識,因為你站在一條直線上看問題,隻存在直觀意識,反向意識,以及預判意識,你看到的是直線上的對方與反麵以及結果,就不可能產生聯想、客觀、邏輯等思維,你隻能產生直觀思維、反向思維,以及預判思維。

客觀思維和邏輯思維隻在“三”中產生,因為三是數學邏輯證明的起點。在數學上,證明一個特定的公理係統,要根據一定的規則或標準,由公理和定理來推導出某些命題,這個過程必須從三開始。所以“三”是由簡單到複雜的基點,沒有“三與五同功而異位”就不會有“三多凶,五多功”的結果。

因此上講,在了解二的基礎上還要知道為什麼在哲學文化中會產生客觀思維和邏輯思維等命題,原因還是數學起點決定文化起點,五行論也是這個道理,東方五行論是陰陽二元論的升華,這也順序衍生出文化五元論。

五行論的組成要件是就是西方金、東方木、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其中的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反過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此循環往複地生克運動著。

由於物質內核存在生克運動,這就有了一種物質的能量是此消彼長的能量守恒定律,當物體以五個棱錐立於物體表麵時,五個棱錐必有一個支點,而圍繞著這個支點就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哲學原理,就是物質之間存在的隔位製衡機製。而隔位製衡機製正是唯物論的一個重要命題。

我舉例來論證一下這個“命題”的合理性。我們以金為支點,在金周圍環繞著水、火、土、木。我們知道它們之間既存在相生的關係也存在相克的關係。如果金要去克木,木生火,火必來救援,火可克金。如果火要克金,金生水,水必趕來救援,因為水可克火。如果木去克土,土生金,金必來救援,因為金必克木。如果水要克火,火生土,土必趕來救援,因為土克水。這就形成了一個隔位製衡的循環機製。

這個隔位製衡的循環機製,就是文化上講監督機製不可以是直接幹預機製的道理。因為如果直接幹預就勢必削弱被監督方的力量,打擊被監督者的積極性,但是隔位製衡機製就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原因是隔位製衡機製是在克人克己的基礎上進行的監督製衡機製。比如金克木,在金克木之間存在著火,火亦有監督製衡金的力量。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當你監督製約別人的時候,在你的後麵還有一道監督機製在製衡你的機製。監督是相互的,但必須是隔位製衡,一道循環一道,循環往複,滾動發展,不至於任何一方超越監督機製的界線,而形成過度監督的力量,造成被監督方的被動發展。

這就是二元論的升華到五行論之後的結果,從而解決了二元論容易盲目衝動的缺陷,彌補了二元論不左即右的不足,同樣也為“預判思維”進入全新的高度提供了理論依據,為思維發展進入“六順”思維模式打開了一扇窗。

為思維發展經曆直觀思維、主觀思維、預判思維、客觀思維、辯證思維、完成思維六階段找到了理論依據。

“結於五”隔位循環製衡理論告訴我們,世界即非“二”主宰的世界,也非世界“三”主導的世界,世界是多元發展的世界,隻要走多元互生互製之路,人類才能在事物與思維發展上齊頭並進,全麵發展。

https://www.biqiuge8.com/book/85256772/87455908.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