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為什麼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是無神論者
為什麼漢文化是二元結構而無法將思維推進到三的位置呢?因為《易傳·係辭傳上》第一章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這裏已經明確說明天乾,地坤,乾男坤女,天作始,地成物。天地決定世界,世界來自天地。這肯定了事物和思維的二元結構。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在上為尊,地在下為卑,天尊地卑,乾坤定了。這句話再次肯定了事物和思維的二元結構。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地雖低下,如果地勢高大排列廣遠,那麼高低貴賤的位置也就一覽無餘了。這句話肯定了事物和思維的二元上下組織結構。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乾坤、天地、男女常常有動有靜,而動靜是以剛和柔的形式來決定後果的。這裏肯定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分動靜和剛柔。男為動和剛,女為靜和柔。因此,《易傳·象傳》又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就定義了男剛、女柔是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的基石,同時也定格了中國古典文化的二元結構性。
千百年來,古代中國人沿著這條路走了幾千年,始終也沒有脫離“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這板文化定板,在卑高而陳陳相因的階級等級森嚴的社會製度下,高低貴賤、動靜以常,剛柔相濟的活著,完成一個人從有到無的全部過程。
這裏你發現了沒有,這裏是不是缺了一口“氣”存在。在乾坤、天地、男女之間是不是缺了一口氣息存在,缺少“空氣”在乾坤、天地、男女之間的起到地決定性作用?
在漢文化的認知領域知道宇宙分乾坤,乾坤有世界,世界有天地,天地有男女,並且乾坤、天地、男女都是以實物的形式存在的,乾坤、天地、男女有動有靜。動靜則有剛有柔。乾、天、男用動和剛,坤、地、女用靜和柔。動靜結合,剛柔相濟則“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了。這便是漢文化的二元結構組合定義。
可事實是乾坤、天地、男女皆非統一的以實物的形式存在,而是各自功能分化明確的概念存在,天就是天、地就是地、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剛就是剛,柔就是柔,並沒有統一混淆的概念。漢文化的根基性缺陷就在這裏,把一切似是而非的概念完全混淆在一起論述,混淆視聽,無法讓概念清晰,讓人理解明確,並冠以你文化淺薄來定調“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事實上,天真的並非中國人物性化的天,天是真實存在的存在,但天包含廣闊,天有日月星辰,最重要的是在地球近天有一層大氣層包裹著地球,這一層大氣層萬分重要,這是地球上一切生命體生命存在的保障。地球如果沒有這層大氣層,地球根本就沒有生命存在。然而,在漢文化中文化上沒有這一概念。沒有空氣存在的概念就無法將“實物存在”的概念上升到“虛無存在”的概念之上,也就是說你沒有空氣存在的概念就無法認識到這世界是有“靈魂”存在的概念。
漢文化有“氣”這個概念,但在漢文化中“氣”這個概念也是以實物的形式存在的存在。比如新生兒第一聲哭泣,中國人會說這孩子活了。在漢文化中這孩子活了吸到第一口氣的這個“氣”是實物的形式存在的存在,這裏沒有“靈魂”存在的概念。
為什麼?因為漢文化沒有天地之間有大氣層存在的概念。
而這個空間概念正是“存在、虛無存在和現實存在”三存在概念中“虛無存在”的出處,也就是說你沒有天地之間有大氣層存在的概念,就不會產生“虛無存在”的概念,而“虛無存在”又是認識“靈魂、精神、意念”存在的必需。這便是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是無神論者的原因。因為在漢文化中乾坤、天地、男女都是以實物的形式存在的存在,沒有以“虛無存在”形式存在的“靈魂、精神、意念”存在。
事實上乾坤、天地、男女都非單純以實物的形式存在的存在,這中間有一層大氣層存在,而這層大氣層就決定乾坤、天地、男女是否是以活著的形式存在,而“活著的形式存在”正是“靈魂、精神、意念”存在的本源,沒有“靈魂、精神、意念”存在,那麼這世界就真的是以實物的形式存在的世界了。
https://www.biqiuge8.com/book/85256772/87489319.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