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自我意識是人性的核心(2 / 2)

客觀事實是人站在人與人、或人與事之間產生的第三性思維,是站在主觀思維之上即脫離主觀思維又依賴主觀思維的思維方法;客觀思維有從他性,因為它是拋棄了自我意識的思維方法,所以客觀思維看待事物的角度就脫離了主觀思維的角度,產生了利他或排他主義思維。正是客觀思維所站的視角不同,所以客觀思維產生了一定的公正性。如果想要客觀思維處於公正的位置,思維就必須推進到辨證思維的位置。但是,中國古典文化沒有“客觀思維和辨證思維”這兩大思維方式,至少缺失客觀思維方式。

到宋代,朱熹把“克己複禮”上升為一種普遍的天理,認定“克己”就是“窮天理,滅人欲”,人人都要克製自我意誌,戰勝自我私欲,成為一個踐行禮儀製度,處處守規矩的人。這就把主觀思維和肯定思維推上了極端。他認為“禮”如樹木的年輪是內有節,外有紋的天理,是已經既定的規矩,人人必須反複認識,在腦海中達成既定的事實,不得懷疑這是天理,並必須遵守。

朱熹這就把天命論和天理論推上了極端。

朱熹不但沒有將思維方法推進到客觀思維和辨證思維的界麵,反而加固了直觀思維和肯定思維的認知界麵,讓二元思維更加頑固了。

如果要保留、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典文化就必須以批判的態度,來重新認識中國古典文化,以如孔子所言:“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這裏的“克己”並非朱熹所言的克製自私自欲,而是克服直觀思維方法下的淺薄認知,反複認知已有的存在。因為已經即成的事實必有其合理存在性,所以合理存在的既定規矩就必須接受,並且要反複認識,達成一日自省我身,重複思考已經存在的禮儀道德,反複比對已經存在的存在,反複思考已經“有”我的我,將思維站上客位思考的高台,三思而後行,這樣必然會得到天下歸於秩序的文明社會!

因此,所有的人倫秩序,法紀綱常皆要從客觀思維和辨證思維的高度來製定,讓人人盡力發揮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正是每一個人作為人的本能體現。如果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沒有“自我意識”,那麼,還能夠達到天下人人上下間愛的社會標準嗎?

https://www.biqiuge8.com/book/85256772/87501951.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