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現代中國哲學的走向
一、哲學是舶來品
要了解中國傳統理學與西方哲學的不同還得從孔子與蘇格拉底說起,原因是這兩個人的思想在最大程度上代表了東西方的哲學思想。
如果談中國哲學,就要從辛亥革命說起,因為古代中國沒有哲學,隻有理學,哲學是舶來品。
在中國,談哲學隻能從辛亥革命說起,談理學,孔子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脈,是中國傳統理學的奠基人。
盡管有很多人持不讚同的意見,這裏麵也包括我本人,但是,無論你多麼反對孔子的理學思想,無論你多麼厭惡儒家學說,最終你還是不得不承認儒家學說曾經是中國古代最輝煌最有影響力的學問,儒家學說曾經有過光輝的曆史。同時你還不得不承認儒家學說曾經指引中國人的思想長達二千多年,時至今日,儒教思想仍然是中國民眾思想中的主流意識。
古代中國在孔子出現之前,思想界是雜陳侃談的世界,思想雜陳無序,思想主張與意識形態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自孔子出現之後思想界發生巨大變化,人文思想、政治主張和宗教指導方針向一種聲音傾斜,到漢代中晚期思想意識形態基本上完全統一到儒家思想上去了,百家侃陳的局麵得以結束。思想主張的統一為人文、政治和宗教道路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國古代一千多年的封建文明鋪平了道路。
這就是孔子為中華民族做出的偉大貢獻。
孔子奠基了中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中華傳統文明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
二、哲學在西方
蘇格拉底與孔子一樣是西方哲學的奠基人,在蘇格拉底出現之前,古希臘的哲學界與自然科學並沒有清晰地界線,是蘇格拉底劃清了哲學與自然科學的界限,把哲學從混沌的文化氛圍中剝離出來,形成一門獨立的學問,從而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調,為後期的整個西方奠定了哲學基礎。無論你多麼不屑於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你也隻能在他的思想之下行走,這裏也包括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導航著西方文明之舟,向世界文明進發。
三、哲學與理學不同
蘇格拉底與孔子他們兩個人的思想組成了世界哲學思想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辨證方法,一種是蘇格拉底統編的西方哲學思想,即西方哲學認為的事物發展是“對立與統一”的個體,隻有存在與不存在的關係。一種是孔子統編的中國傳統哲學認為事物發展是“對立而統一”的個體,事物分陰陽,兩極存互生互斥,隻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中國古代沒有哲學這一說詞,“哲學”兩字是近代日本人定義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隻有易理之說,中國人認為哲學就是理性學說,是專門研究變化的學問,是深究思想根源的學問。
在中國人看來哲學還是一門講道理的學問。
早在孔子之前人們的思想是沿著《易經》的思想之路各自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張的。
自從孔子出現之後,思想界統一到“事物發展是對立而統一的個體”這一思想上了。從漢代之後無論是多麼完整優秀的思想主張,也必須沿著“事物發展是對立而統一”的這一思想行走,無論風雨如何變換,朝代如何變遷,儒家學說隻在擴大,卻從沒縮小過。
“事物是對立與統一”的思想是舶來品,來自西方哲學對事物發展的認知。
西方哲學是典型的1十1=2的哲學,是邏輯實用主義哲學。
西方哲學是邏輯實證主義和西方實用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在西方人眼中,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實際的驗證虛無的,真的驗證假的。
西方人隻深究存在與不存在,變與不變的真理,把心靈與物質分開來研究,在人類學上清晰地劃分了靈魂與肉體的區別,在文化體係裏清晰地區別了唯心論與唯物論的不同存在。西方人不關心靈魂與感觀對精神的支配這現象發生的本質原因,而關注靈魂支配人體後的個人意誌,所以在美國的大片裏充斥著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從這一點來看,西方哲學與東方理學有本質的區別,西方人從蘇格拉底的哲學觀點出發,把事物發展進程中的內部結構與外部條件分開來看,而中國人從孔子的思想出發,把事物發展的內部結構與外部條件是作為一個體係來看待的。
因此,可以看出西方的心理學與中國的命理學有本質的區別,西方的心理學與中國的命理學同屬於哲學範疇,但是西方心理學側重於唯心的研究,因為心理學隻在不存在與靈魂上看問題。而中國的命理學則側重於存在與理性上看問題,認為存在的東西就有規律性,“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是中國人對事物發展的認識。所以中國的命理學就認為事物的發展必有其規律性,規律性是事物發展必然存在的表象。所以從這點上看命理學歸於唯物主義的範疇,心理學則更多的體現唯心主義的思維方式。
心理學是通過心靈感應產生的規律來測評一個事物會發生的後果,而命理學則直觀的分析事物發展出現的規律,通過已經出現的規律現象來預測可能出現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