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八班的明珠
由於我們的無動於衷,“難道你們不想孩子及早培養獨立的能力嗎?”小五班的班主任這樣誘導過好多次。明珠最後還是去了中八班,九個班裏三個非全托班中的之一。去年隻有兩個班是白班,其餘都是全托班,這是“培養獨立能力和晚上興趣班培訓的需要”。可能是這屆無此大誌的家長多了?有三個是白天班。原來小五班裏的大多數人都還是分在一個班裏。變化是有的,班組變成了前樓的第三層,班主任也換了。明珠口氣上也長大了。我問原來一樓的小五班課室給誰啦?她答:給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上課用的。
明珠第一天上課是我在北京。我第一次去中八班看明珠時是周五。因為市二幼的小芮園裏提前過教師節,下午放假,想托在明珠家。於是我答應了早些接明珠回來。明珠高興壞了。“媽媽,我們說好啦!你一定要提前來接我哦,你說幾點?”“12點半”“好,我記住啦,你一定要來接我哦!”“好。”
12點20分到達時,課室靜悄悄。幾個老師在忙著,錄入電腦資料,拖地,等。孩子們被趕到夾層去了,“剛換好衣服準備睡覺呢,”班主任說。老師去喚明珠下來。我看到過道上孩子們上交的功課——各式中秋節的燈籠,心思巧敏,廢物利用得美侖美煥。明珠也交了兩個,基本上是一個方體,離“美”還有些距離。然而這已經是那晚逮住小姨姨幫忙做才交得了的功課。能用心和閑情配合幼兒園功課的家長還是居多,或是主流。我有些冷汗。
路上我和明珠聊。
“明珠,你吃完午餐時媽媽還沒有出現,你們都要換睡衣了,你當時心裏想些什麼呢?”
“沒什麼想。哦,就是想媽媽是不是騙我啊?怎麼還不來接我?”
“沒有騙你呀,我說好是12點半的。你因為沒有鍾表,所以沒有時間概念,以為媽媽不來了,是吧?”
“是啊。我以為你騙我呢,”
“那你心裏難過嗎?”
“沒有啊。我心裏想,媽媽可能騙我了,也可能事情有些變化來不了。我就去換衣服睡了,傍晚見到你了再說一說你吧。”
“嗬,明珠還知道事情可能有些變化啊?是這樣的,如果媽媽答應了你的一般都會做到,如果做不到,一定是有原因。可能是有些事情絆住等,明珠這時不要焦急呢。”
“是啊,我就是這樣想的。事情是會變的。我在床上躺著時就想,可能就像上次在上海吧,說好那天去大海遊泳,結果又推了一次又一次,說是天氣啊什麼的,最後過了些天才去成了。事情是會變的。”
我笑。明珠真是會思考的孩子呢。知道計劃沒有變化快,知道要隨遇而安。
還知道開玩笑。
陽台望過去有一間商業銀行大廈,每晚九點半,它頂上的一行奪目睹的霓虹燈就會熄掉。這個燈整個C座都看到。明珠的同學劉斯浩每天晚上都要遲於這個時間才肯睡去。“等那個燈滅了他就睡。”劉斯浩的媽媽一次說過,我都快忘記了。過了很多天了,明珠有時玩著玩著,忽然跟我說:媽媽,劉斯浩已經睡了。“啊?!你怎麼知道。”“那燈熄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