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你去了哪裏(1 / 1)

告訴孩子,你去了哪裏

加加一歲多,是我的甥兒,居上海.據父親來電:他越來越粘保姆阿姨,最近好像都不跟外公了…去到哪裏,都是要阿姨,目光總是追隨著阿姨…以前都沒有這樣粘的.父親說.

而我知道原因.

是外公嚴重”欺騙”過他.暑假時,因為參觀世博會,我們一大群親友紛紛聚集在加加家裏.加加當時高興壞了.而隨著大家夥們一拔又一拔地離開,加加漸漸失落.幸而外公還沒有走.加加每天起床都屁顛顛跑去喊”阿公阿公!”,有外公外婆在,加加的失落感才稍緩.也因如此,外公最終離開時,怕加加傷心,怕他哭鬧,於是他用了天下老人家都慣於用的一招:瞞騙---他趁著加加一不留神,就拿著行李溜回廣州,走了!

據說第二天,加加在家裏痛哭了大半天.從此,人也變得更警惕了.

這方麵的好例子是雷濔(明珠)小朋友.自幼,每次我出差,就明白告訴她:我要去哪裏,為什麼要去,去多長時間,要去多遠…即便是近距離暫時的離開,我也會告訴她.也不允許其他親友在這些方麵蒙騙她…大人試想想?如果一個與你親密玩住的人突然不告而別,你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對孩子直言,孩子會產生即時的情緒反應,如不樂意,如哭鬧,但這些情緒都是表麵的是可調整和安撫的,像浮塵很容易抹掉.而欺瞞卻如同在孩子心靈上劃了深痕,你或者看不見,但痕跡會長存在他心裏.

告訴孩子,你去了哪裏.培養她對人的信任感,增加她對生活的安全感,這種心理建設一下子看不出成果.時間長了,就會顯效.有一次明珠爸爸出差兩天,我和明珠在家晚飯,我隨口跟她說:明珠,要不要打個電話給爸爸?明珠頭也不抬,淡定回答:不用,他會回來的.----當時,我真是意外地欣慰.這孩子,比我還篤定!由此我也可以想象,在我出差的時候,明珠也是能在家安然等待我回來的.

告訴孩子,你去了哪裏.這很重要,也是讓她對人際關係建立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安全感居第三.

人終其一生,都是圍著這幾個層次活著,在我們為人父母時,能給孩子植下安全感的種子,是多麼榮幸的事情啊.這比給他買整棵聖誕樹都來得重要.

注:上文為小五班雷米小朋友老師布置家長的功課:寫一篇育兒筆記.

小五班剛結束了一場冬季親子運動會,以及一次三水生態公園的集體親子冬遊,老師同時布置的功課還有,準備參加聖誕派對的禮物:一隻聖誕襪,內裝一件聖誕禮物;拍關於親子共同綠色環保活動的照片,,,,可真是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