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百分之五(1 / 1)

人生的百分之五

早上八點半。廣州賓館。26樓得雲宮。隨著觀光梯“冉冉上升”,海珠廣場的景觀層層梯現。廣場的解放戰士雕塑,海珠橋,沿江兩旁,婚紗街,朗晴居、中海名都,幢幢矗立,“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張床”的地理形勢漸漸改變。這幾年,河南的樓均價也迅速升到了每平萬三多。

張先生及太太早開了茶位。留了一個正對海珠橋的臨窗位置。我繼續可以俯瞰珠江兩岸的景色,很開闊。

是第一次見麵。簽合約。之前張先生因書事批評我的“服務態度不夠好”。

今天提起還是繼續批評,但已經不是先前的情緒與語氣,是一位長者與朋友的建議與忠告。有些人表麵會非常恭維你,但轉身就進行誹謗;有些人說話直接而不客氣,但卻會在背後讚揚你。張先生跟人評價本人不錯,“做事一是一,非常實在,沒有任何的虛榮。”

我都笑納。

接受可以接受的,堅持需要堅持的。(對於他的建議,略作解釋:積極拉自費書稿固然可以輕鬆賺取外快及完成任務,但編輯價值低,最多是成為一位出色的拉客而已;若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從事這個,等於自毀前程。作為出版社,賣書號等於賣血,沒有特別的創造價值。我不想成為那樣的編輯。當然,我非常樂意接受朋友推薦的自費書稿。)

關於我們合同範本,張先生也從商業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條款太霸王。

我完全認同。

廣東出版業已經轉製。我們不再是企事業單位,而是可能上市的企業。

企業講求平等的合作態度與追求合理的最大利潤,換言之,要遵循市場的遊戲規則。

但吃慣大鍋飯的人,都有“慢”的習性。

“慢”是某種自覺不自覺的優越。體現在各方麵,基於出身或職業、相貌、權威、財富等,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貪嗔癡容易知道,“慢”,卻是自己都難以察覺的。

這件事上,我有沒有“慢”呢,有。

反躬自身,之前的“服務態度不夠好”就是,我認為你的書我可做可不做,是你找我,不是我找你,所以,我完成基本事項就行了,沒有多餘的客套與熱情。然而,既然我接下這本書,就應該更多些體察對方,更多些精神交流。出版行業比較特殊,具有一定知識水平及以上的人才能成為“作者”,他們的心靈非常豐富,也敏感。每位作者的個性都不一樣,但他們身上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優秀品質。

本來預算一個小時的會談,已經過去三個小時。

正事之外,張先生與我分享了他的人生經驗。中大畢業,從事媒體,結識報業工作的太太的;後調往省宣傳部做領導秘書,之後外放成為某縣長;受組織委派到香港成立公司,做了九年香港上市公司老總;在關鍵時刻聽從良知辭職(若幹年後,原公司董事長一幫人馬全部落獄);在港經曆艱辛苦的重新創業曆程。現年過半百,家庭幸福,基本實現財務自由與人生自由,但年歲漸老,任誰都擋不過光陰的流逝,麵對時間,內心焦灼,轉身書齋尋求心靈的平靜。讀書與寫作是他自我救贖的唯一出路。

他不同意人在生活中成為清流派,年青時,還是需要博殺。人生中的許多角色,都是人的責任。人在江湖中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所有種種事,占去生命的95%,剩餘的5%,交給心靈密室,在這間密室裏,盛放內心,讀書思考寫作,進行自我的對話,完成修持。

人必須有自己的內心生活。

我問張先生,以其大起大落的生活經曆之後認為,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他答:寬闊的胸懷。

張先生健談,但絕不吹水。如果不是我提問,他不想講過去風光的經曆。一個人的年齡是劣勢也是優勢,譬如張先生對時光的老去會有痛灼感,然而他豐厚的見識也令他分析問題一步到位。這是很容易感受到的。最近我袋裏長期放著卷尺,我拿它出來量書的長寬,並順便解釋了一句:裝修,所以隨身帶著尺子。憑著這及後有限的信息,他分析出我這類人的生活狀態。中肯有見地,中間帶著鼓勵。又少有地談及女性:

“女性呢,不需強求樣貌,內心不斷豐富,做到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兩點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他的意思,竟類似伍爾芙的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觀點了。

感謝張先生,他曾經的批評令我反思;他今天的聊天,也讓我受益良多。

明珠博客,也是我的百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