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轉向,中美兩個隔洋相望的世界最大的大國是合作還是摩擦、衝撞?如果是後者,那將是世界的災難。探討美國新軍事戰略及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正是本書最大的焦點和看點。本書解讀美國“重返亞洲”的新軍事戰略;駁斥美國新軍事戰略賴以出籠的“中國軍事威脅論”;重新審視未來可能由美國觸發的中美抗衡包括經濟、社會和軍事(特別是後者)的力量對比,以及中國是否能贏得戰爭的種種可能性;建言中國發展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一攬子剛柔並濟的對美政策。最後,作者呼籲美國和西方正確認識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本書的結論是:
1、中國崛起是一個可持續的現代化化進程,它對現存全球治理格局產生的影響就不是局部的、一次性的衝擊,而是全麵的、結構性的變化。而美國實力下降、地位動搖,在對外關係中的包容性在不斷下降,表現在對待中國崛起的焦慮將與時俱進。
2、美國新軍事戰略“劍指中國”,表明了一種叫“中國崛起焦慮症候”。我們不禁要問:中美兩國難道真的要進入地緣政治對抗時代了嗎?戰略選擇往往具有偶然性,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理性、務實、智慧地看待中美雙方製度、觀念上的差異,處理分歧和矛盾,化解危機,並將這種關係置於全球治理“新均衡”框架中,是中美兩國都需要共同努力的。
3、然而,美國對中國實行全場緊逼,強悍地將“美國威脅”赤裸裸地展示給世界,卻使得一直謀求和平發展的中國外部環境險象環生。“丟掉幻想,準備戰鬥”,是中美兩國共同努力一旦失敗的一種不情願的選項。為此,中國必須時不我予地重新審視攸關中國命運前途的國家核心利益,包括台灣問題、釣魚島和東海問題、南海問題、伊朗和大中東問題,中國海外石油進口和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安全問題,中美未來一旦軍事抗衡,中國的抗擊打能力問題,以及關於中國是否需要丟棄實施了近60多年的不結盟政策,並考慮在海外設立軍事基地的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將在本書有建設性的涉臘。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長期旅居海外的中國學者,他的言論謹代表一家之言,但卻是一種聲音,一種新的呐喊,卻不失為可能是一種另類的思考和選擇。更重要的,作者也借本書呼籲在中國建立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下,作為一種基本價值、道德準則和精神支柱,愛國主義在中國正受到一些人的批判和嘲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解構、分化中國的言論,在互聯網上尤為突出。在一些人中甚至有這樣一種惡劣的傾向:要罵中國,怎麼罵都沒關係、沒問題;要罵美國、罵西方,那一點都不行。這種“逢中必反”的謬種,顯然是對國家民族的背逆。這樣的人,以及這樣的價值觀和思潮,在一定程度上瓦解著中國社會的團結穩定,渙散著國家的凝聚力。實際上,無論在哪一個國家,愛國主義都是核心價值,愛國主義教育都是重中之重。就拿一些“世界公民”所崇拜的美國來說,恰恰是愛國主義搞得最厲害、最徹底的國家:移民入籍必須宣誓效忠美利堅,發生戰爭必須站在美國這邊,背叛國家的人將被無情清除。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麵,美國最是不擇手段,為此甚至持續不斷地汙名化、妖魔化別國愛國主義。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那些幹著損害中國利益而維護反華勢力利益的人,實際是受豢養和指使的,他們的行徑為國人所不齒,也絕不會得逞。作者試圖通過本書呼籲,未來中國在通往強國之路的崛起,必須要對愛國主義這麵旗幟形成高度共識,讓愛國主義成為全體國人堅決捍衛的核心價值。在國際博弈中,包括在和美國的大國政治博弈中,核心價值同樣是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