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史朝義還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展開對濮陽的攻擊。他原本是有意引誘郭子儀出擊,而後煽動濮陽內亂,以此達到破敵地目的。
但郭子儀似乎也識穿了這一意圖,很堅決地據城死守。
“派人去催促李元遇和徐璜玉一下,隻要他們中有一路能攻過來,拿下濮陽就不在話下了!”史朝義沉吟片刻後,下令道,“此外,從明天開始,攻城!”
翌日,黃昏時分。
拖著同伴的死屍,偽燕軍如潮水般退出了一片狼藉的攻城區域。
鮮血染紅的土地,與夕陽相互映襯,別樣的淒豔壯麗。
濮陽西城樓上,守城軍將士盡情嘲笑著偽燕軍,借以打擊對方地士氣。
這一招,對於那些初上戰場的菜鳥新兵相當有用。
新兵們缺乏經驗,缺乏生與死、血與火的曆練,士氣受到沉重打擊後,很可能就會一蹶不振。
史朝義和許季常駐馬眺望著遠方地城垣,目光中都若有所思。
這一天的攻城,偽燕軍損失了數十具器械,近千名士卒,卻護城河的五分之一都沒填得起來。
這樣的戰果,雖然實在說不上令人滿意,但卻是在史朝義的預料之中。
一支成軍未久,實戰經驗幾乎為零的新軍,想要攻下有兩萬多敵軍駐守的濮陽城,想也知道不那麼現實。
史朝義並不是拿士卒地性命開玩笑,他有自己的目的。
一者是借攻城試探郭子儀的實力,但更主要的原因,則是為了告訴濮陽城中的官員士族——他史朝義已經殺回來了。
對濮陽的攻擊進行到第三日的時候,史朝義仍然沒有等到城中官員士族起事響應的消息。
不過,卻得到了另外一個更加令人欣喜的消息。
徐璜玉突破馬璘的防線,渡過翼水,正朝濮陽攻擊方向前進。
“妙,妙,大妙!”史朝義披著一件單衣,就著燈火,將細作送來的軍情簡書閱覽了一遍,隨即拍案大叫道。
雖然才僅隻淩晨三更時分,史朝義卻沒有半點疲態,神情興奮。
一身戎裝,幾乎沒有休息的阿史那承慶拿了一件裘皮大氅,披在史朝義身上,隨即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若不出意外,徐將軍三天就應該能到達濮陽。”許季常也是一臉喜色,“多了徐將軍的精銳,就不愁拿不下濮陽。”
“徐璜玉立大功矣,立大功矣……”史朝義嗬嗬笑道,“如果李元遇也能及時突破定陶,則此戰必勝!”
為了實現防線突破,史朝義複刻了一把前麵經常用的假的帥旗,讓李元遇打著徐璜玉的旗幟,而徐璜玉用李元遇的旗幟。
倒不是因為兩員大將的指揮能力有高低,而是他們麾下的兵馬素養有高低,徐璜玉帶的可是史朝義父親史思明帶過的大軍,精銳中的精銳。
濮陽城內,也幾乎在同時得到了翼水防線失守的消息。
一眾將領和郭子儀、張傪全部衣冠整齊地聚集到了議事廳內,商討這一變化。
“馬璘將軍究竟搞什麼鬼,居然連這麼幾天都堅持不下來!”稗將軍郝廷玉惱怒不已,甕聲甕氣地抱怨道。
下首的郭曜拉了拉郝廷玉的衣襟,示意他先安靜下來。廳內的氣氛已經很凝重,不要在火上澆油了。
“倒也不能盡怪馬將軍。”張傪擺了擺手中羽扇,淡定地說道,“徐璜玉本就是偽燕軍中可數的上將,不易對付。馬將軍又輸在對地形不熟,才會被徐璜玉偷渡成功!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商議如何應對這一變化。馬將軍雖失守翼水,但仍在率軍阻敵。預計三到五天內,徐璜玉才有可能趕到濮陽會合史朝義。”
“郭老令公,張判官,不如就乘徐璜玉還未趕到,出擊史朝義。”嚴越卿又提出他先前曾經提過的建議,“可遣一軍從東門出城,繞行至偽燕軍側翼,與城中兵馬形成內外夾擊之勢。偽燕軍戰力贏弱,疏於戰陣,如此裏外夾擊,有很大希望一擊潰之。”
經過了兩天的攻防戰,郭子儀軍中的將領算是見識了史朝義麾下那些河北新軍的真實戰力,信心有了很大增強。
“這樣怕是正中史朝義下懷。”張傪語出驚人地說道,“這兩日,濮陽城內的人心已經很不安定,不少城中豪族似有蠢蠢欲動之意。”
“而且我懷疑,史朝義很可能早前就在濮陽有所安排,就專為等待此刻之機。若我軍大兵盡出,恐怕在擊潰史朝義之前,濮陽就已淪陷。”
“張判官,你的意思……”郭子儀微一頷首,沉聲問道。
“穩守!同時命崔寧將軍率水軍主力東來,以備不時之需……”
得到郝玭、路嗣恭終於突破傅士則和薛忠義的阻截,正朝定陶急援而來的消息,李元遇孤注一擲,發起了最為猛烈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