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富人的消費欲望急劇膨脹,窮人的消費欲望極度自我抑製。
富人瘋狂消費,窮人自願埋單,窮人還在感謝富人。
但窮人承擔“超前消費”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不能虧本。窮人不奢望像富人那樣賺多少,也不願賠一分一厘。
美國就是眾多窮國中的第一富國,美國人的高消費超出了很多窮國人的想像。美國富人除了花本國窮人的錢外,還大花別的窮國家人民的錢。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就是這種消費文化觀帶來的惡果。
究竟該怎樣根治呢?
唯有中國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結晶——“中藥”,才能治這種“美國病”!
克製貪欲,適度消費,是中國人實行了幾千年的準則。《禮記·王製》載:“以三十年之通製國用,量入以為出。”每年,待年終五穀入庫後,總理政務的大臣才能編製預算。絕對不能將尚未收獲的莊稼算成實際的收入。“虛錢”從來都是禍國殃民的,這是有無數血的教訓的。同時,編製預算要參照三十年收入的平均值,並根據各地土地麵積的大小、人口的多少、收成的好壞,留足風險儲備後,才最後確定支出的預算。絕對不能為滿足貪欲超支“花明天的錢”,更不能不顧一切“超前消費”,釀成無法彌補的虧空,引發一係列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
上自國家民族,下至平民百姓,若為了滿足貪欲“借錢過日子”,那不僅是一種恥辱,也是向為世人所不齒的敗家子行為。
隻有“量入以為出,上足下亦安”(白居易詩),才能從根本上遏製貪欲,避免危機的產生。
居安思危,把化解風險貫穿於長計劃短安排之中。“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危,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禮記·王製》)國家的儲蓄至少應在三年以上,不然,國家就處於空前的危機之中。老百姓居家過日子不也一樣嗎?
隻有勤儉持家,隻有量體裁衣、看菜吃飯,才能不會寅吃卯糧,“有了一頓,沒了吃棍”。“超前高消費”所造成的危機遠比“富日子窮過”不知要困難和痛苦多少倍!
這是深諳中庸之道的中國人幾千年普遍的活法。
這對於應對今日美國的金融危機,不正是一劑及時、有效的“良藥”嗎?
動力加油站
·消費是一種欲望,消費是一種享受,消費也是一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