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在率先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之後,經過長達兩個多世紀的血腥殖民,建立了遍布全世界的龐大的殖民體係。英國的殖民地麵積比其本土麵積大150倍,號稱“日不落帝國”,意即英國的國旗在全世界任何時候都能麵向太陽。
不僅如此,英國還把各個殖民地納入其殖民體係之中,不僅控製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而且還實行種族滅絕和文化同化政策,把所謂的“西方文明”強加於這些國家和民族,使之實際上成為英國的一部分,喪失了主權和文化。瘋狂地吸取殖民地的精血,不斷為自身的“崛起”補充原料,這就是列強“崛起”的秘密。
他們把別的國家和民族拉入其殖民體係之中,變成附庸和工具。正如一位英國經濟學家所描述的“日不落帝國”英國那樣:“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糧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的沿岸是我們的木板生產場;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放牧著我們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著我們的牛群;秘魯運輸給我們白銀;黃金剛從南美和澳大利亞運往倫敦;印度和中國替我們種植茶葉;在東西印度擴大了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園;而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沿岸各國是我們的菜園地;我們的棉田長期以來分布在美國南方,而現在則差不多擴展到地球上各種角落了。”這些都是英國“崛起”的原料、而這些原料被加工後,又把它們的產地變成了市場,還有殖民地的廉價的勞動力,一直都是壓迫和剝削的對象。如此“崛起”,給全世界各個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所帶來的恰恰是真正的威脅,而非他們自己所標榜的自由和幸福。民族生存的威脅,經濟崩潰的威脅,文化被毀滅的威脅,貫穿於大英帝國為代表的歐美列強“崛起”的全過程。給全世界各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帶來了難以言狀的苦難,而以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為目的兩次世界大戰,更是把人類卷入了苦難的深淵。“西方文明”的“威脅”,也被血的事實所證明。至今,全世界人民心靈上的傷痕仍在隱隱作痛!
以至於在“中國崛起”的今日,一些曾經飽受英國為代表的歐美列強“崛起”之苦的民族,也對中國這樣與列強迥然不同的大國的崛起產生了誤解,誤以為中國的崛起也必然會走歐美列強共同走過的殖民道路,“中國的崛起”必然是又一個殖民大國的稱霸。
但“中國崛起”的事實卻並非如此!
對內實行改革,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對外實行開放,引進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和平崛起,吸收全人類一切先進的文化成果發展自己,但從不擴張侵略,永遠不稱霸。這是中國始終不渝堅守的莊嚴承諾。
在實行改革開放的30年裏,中國未向海外派駐一兵一卒,中國未侵占任何國家一寸土地,如何會成為所謂的“威脅”呢?
這和那些新老殖民主義者,軍事基地和駐軍遍布世界,到處炫耀武力,今天侵占這個國家,明天又要討伐那個國家的威脅,不正形成了天壤之別的反差嗎?“中國崛起”,不僅未形成所謂的“威脅”,而且給全世界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首先,由於“中國的崛起”是與列強崛起有著本質不同的和平崛起,所以,“中國的崛起”給全世界帶來了和平。與每一個歐美列強崛起必然帶來戰爭和災難相反,“中國的崛起”帶來了和平發展的機遇,尤其是那些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中國的崛起”中受益最多。
“中國崛起”帶給這些國家的是政治的互相尊重,經濟的優勢互補,文化的交流和提高,而不是種族滅絕和文化被同化,他們當然不會認為“中國的崛起”是所謂的“威脅”了。
從世界格局和力量對比來看,“中國的崛起”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強,是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壯大,對遏製新老殖民主義者和霸權主義者,都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新老殖民主義者和霸權主義者,才視“中國的崛起”為“威脅”。不然,他們怎會有一個如此強大的“對手”呢?
動力加油站
·中國崛起的動力何在?
民族精神的創新!
至少應該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是繼承並發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二是借鑒並吸收人類文明的所有優秀成果。二者缺一不可。若隻強調弘揚“國學”,那就會遠離人類公認的普世價值觀,重蹈封閉、貧窮、專製的覆轍;若一味“崇洋”,必然因不適合中國特殊的國情而難以為繼。
因此,這一取舍做起來很難。事實上,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都在做這樣的取舍,但至今也不能說已經很完滿,很成功。
·創新更是路漫漫,不真正舉全民之力,集全民之智是難完成的。
·民族精神的創新比經濟發展更難,也更重要、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