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命人點燃烽火報警,這回,無一諸侯前來“勤王”,他們認為周幽王又在“舉烽火戲諸侯”,逗褒姒笑呢!
很快,犬戎和申侯攻占了鎬京,在驪山腳下殺死了正在逃命的周幽王,俘虜了褒姒,強盛了五百多年的西周王朝就這樣滅亡了。“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即由此而來。
這個故事很久以來一直作為“美女亡國論”的經典版本流傳。其實,褒姒何罪之有?她不同樣也是滿足周幽王淫欲的工具嗎?
問題的要害出在淫欲膨脹的周幽王身上!
如果不是他荒淫無道,何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不會那麼快就招致亡國之禍,就連褒姒,也有可能做了賢妻良母,在鄉間過著平民百姓的日子,哪裏會有“褒姒一笑失天下”的荒唐故事發生呢!
而周幽王的問題又出在何處?
僅僅用道德的標準來衡量顯然是沒有說明力的,還是那個集權製度,也就是經典教科書上所說的奴隸製度,才是造成一切悲劇的根源。
周幽王荒淫無恥,無人敢管;周幽王不理朝政,無人敢問;周幽王把那麼多財物乃至天下的安危都用來逗褒姒“笑萬方”,也無人能監督和製止。一個人私欲的膨脹竟決定了一個王朝的命運!這樣的社會製度竟在曆史上存在了那麼久,豈不可悲之極?
人們往往津津樂道周幽王失信於諸侯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卻對他製造的這種惡作劇對天下蒼生和民族命運所造成的根本就無法彌補的損失和傷害認識和評估不夠。也許是“為尊者諱”的觀點在作崇吧,竟將主要罪責歸於褒姒,豈不怪哉?
這種“曆史的報應“何其遲?何其於事無補?我們民族多少生機與靈性,就這樣被周幽王這樣十足的混蛋白白損耗了!
當然,也有一類像周幽王那樣的角色,幹著同樣“逗笑”的事兒,卻未造成“失天下”的嚴重後果,為什麼呢?
沒有突破底線!
這個底線就是把淫樂限定在“大內”內,不能超出“遊戲”的範圍,絕對不可拿關乎天下安危的烽火和諸侯的忠誠開玩笑,不然,那可真的是玩火自焚了。
若周幽王陪褒姒看奴隸角鬥,看一場,看百場,看幾年,也對周王朝無大妨;若撕綾羅綢緞逗褒姒笑,天天撕,撕半月,撕一年,也不可能將周王朝撕碎。
隻要把握住了底線,即使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那也不至於會毀滅。
所以,周幽王之後,想方設法逗心愛的“寶貝”笑者大有人在,為何沒有招來殺身之禍、亡國之恨呢?
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懂得什麼可以用來作為禮物送“寶貝”笑,什麼萬萬不可以用來逗“寶貝”開心。
那些為養“寶貝”而坐牢者,為逗“寶貝”笑而掉腦袋者,當以周幽王為戒!
動力加油站
·當一個社會的絕大多數財富變成了一個人、幾個人,至多也隻有一夥人滿足私欲的私有財產時,那整個社會就喪失了公平、正義。
·不滿、不平積聚得越多,憤怒的破壞力就越大。
·一個隻有仇恨的社會,如何會有強勁的發展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