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學習教育 135.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
萍萍的媽媽似乎有滿肚子的委屈要對我說:“自萍萍斷奶起,我就到外麵打工,現在想回來照顧孩子的學習,沒想到這孩子和我不親了,我說什麼都不聽我的,還對著幹。你看,這才五歲的孩子懂什麼啊?還不是他奶奶平日裏專說我壞話,讓孩子連親娘都不認了。這可怎麼辦啊?”
家庭裏的矛盾,我還真不好怎麼說,但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我還是要談談我的看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對於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與孩子溝通時間少,溝通質量不高的煩惱困擾著不少家庭。家長應該從以下方麵改善與孩子的溝通局麵。
1.多多了解孩子
? 家長在忙於生計的同時,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就算不在孩子身邊,也要與孩子多通電話,每天聊一段時間,從孩子的喜好出發,關注孩子是否快樂。如果孩子能堅持這一段聊天的時間,就說明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問題不大。還要與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麵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運用.順勢誘導的方式 ,靈活變通。
孩子是非常現實的,他主要關注他最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家長如果強行阻止他,他就會產生抵觸情緒。當家長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發生衝突的時,家長可以采取相對比較柔性的方式順著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後再幫助他轉彎。我有個侄兒特別喜歡吃糖,吃起來沒有限製,如果強行搶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會讓他哭鬧不休,最終不可收拾。我給他剝了一顆糖,問他:“想不想一邊吃糖一邊聽故事啊?”他很開心,於是我給他講了老虎愛吃糖被拔了牙齒的故事。正好故事結束,他糖也吃完了,我又把一粒糖遞給他說:“老虎,來吃糖!”他連忙推開不肯吃了。
3、?尋找共同語言,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是因為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問題。不理睬、語言反駁甚至摔東西都是孩子表現抗議的方式。如果父母用暴力強行讓孩子服從,這是教育的失敗,在孩子心裏埋下了“怨”的種子。如果父母從孩子的喜好出發,談論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催化溫和與孩子的關係,與孩子說起話來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