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樂觀的人,把苦難當做生活的甜點 苦難是必經的磨難(1 / 1)

第二章 樂觀的人,把苦難當做生活的甜點 苦難是必經的磨難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苦難和機遇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而他們往往也是同時出現的,很多人因為害怕苦難而把機遇也關在門外。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看那些碌碌無為之輩,因為苦難而哭泣,因為不順而驚慌,應該奮起反抗的時候卻一蹶不振,絲毫沒有鬥爭的激情,最終被打擊地一敗塗地。再看那些成功的人,他們微笑地麵對苦難,勇敢地接受苦難的鍛煉。他們深諳人生的哲理和智慧:苦難既然是成功必須的磨難,那麼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楊懷保,一個在苦難中跋涉的年輕人,2006年湖南省學聯授予其大學生品學獎,讓我們從他的經曆中感悟一下人生。

楊懷保一個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然而父母的重病纏身、弟弟的年幼,使這些繁重的生活瑣事都壓在了他的身上。他從12歲起就成了家庭的頂梁柱,一路走到如今,由於那些生活的磨難,使他比同齡人更加堅強和懂事。

楊懷保上初中時,他的母親因病喪失了勞動能力,這無疑是使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對於年幼的楊懷保來說,生活的磨難才剛剛開始。讀高中一年級時,他的弟弟也開始上學。多病的父親來到縣郊的一個建築工地上幹活,才幹了幾天,膝蓋便被鋼筋砸傷。由於沒有到正規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父親的腳落下了後遺症,喪失了幹重活的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絕境。學校在獲悉楊懷保的家境後,決定免除他3年的學費。

在父親養病的日子裏,楊懷保上高二了,家裏想辦法給他借來了200元錢。楊懷保把賬一算,每天夥食費等一切開支不能超過2元錢,才能把這個學期讀完。於是,楊懷保每天早上買好一天的6個饅頭,早上吃一個饅頭,喝一碗稀飯,中午就去學校餐廳盛一碗免費的湯,和著3個饅頭吃,剩下的兩個饅頭晚上吃。那時候,正值長身體的年紀,楊懷保常常因為饑餓而體力不支。

然而,即使如此惡劣的條件,楊懷保還是堅持下來了。高三那年,當別人都在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衝刺的時候,他利用課下的時間和父親去縣城附近幫人收割油菜和小麥。那段時間裏,楊懷保下午放了學便騎自行車帶父親到地裏,一直幹到淩晨1點多。拿工錢的時候,楊懷保驚喜地發現,一個晚上自己跟父親居然可以賺60多元。

即便幹活耽誤了他很多寶貴的學習時間,他依然考上了湖南省的湘潭大學,成為村裏第一個大學本科生。高考結束後的第4天,楊懷保獨自一人來到西安找工作。在班主任老師的催促下,楊懷保揣著打工掙來的1200元,走入了湘潭大學。

在大學的每一天,當別人都在享受初來大學的閑暇和娛樂時,楊懷保卻一下課就穿梭在校園裏,尋找著可以賺到生活費的工作。2004年春節,回到告別半年的家中,楊懷保發現父母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正在長個子的弟弟也十分瘦小,他們都需要人照顧。楊懷保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大吃一驚的艱難決定:帶著家人上大學。租房子、給弟弟找學校、幫父親找份力所能及的活,楊懷保終於把一切都打點好,將父親、母親和弟弟都接到了湘潭。

為了掙錢養家,學習之餘,楊懷保四處尋找打工的機會。2004年暑假,楊懷保在長沙一口氣找了3份工作:白天騎上自行車,沿街推銷口香糖,同時利用空隙兼做某大學的招生工作,晚上則到學生家中做家教。每天楊懷保清早出門,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多。一個暑假下來,他賺了5200多元錢。

2006年,楊懷保成功應聘到TCL公司。然而,因為父母需要人照顧,他最終忍痛把遠方的工作辭掉了,做出了考研究生的決定。

短短二十幾年,楊懷保卻經受了其他年輕人所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苦難,然而他絲毫沒有向生活的磨難低頭。走到現在,他已經跨越了最困難的時期,相信以後的路會越來越好。苦難成就人生。

苦難是必經的磨難,這不僅僅是一條人生哲理,更是一條人生信仰。有了這樣的信仰,無論受到多大的磨難,你都能堅強地走過去。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樣:陽光總在風雨後。走過迷霧,陽光就會普照大地。

苦難是一所大學

苦難是一所大學,凡成大事業者都是從這所學校合格畢業的學生,經曆了苦難的磨練,你才能夠更加強壯。很多人當看到成功人士的光環時,便開始埋怨人生不公,這些人隻看到了美好的一麵,卻沒有看到他們也是從風雨中走過來的。沒有經曆風雨又怎麼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停止抱怨吧,敢於接受苦難的磨練才是成功者該有的氣魄。

樂觀的資本:

真正地理解苦難的意義,才能敢於直麵慘淡的逆境。逆境是上天賜予你的禮物,雖然外表可憎,但是金玉其內,不要拒絕,勇敢地接受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