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樂觀的人,把苦難當做生活的甜點 苦不盡,哪有甘來
20世紀20年代,貝裏·馬卡斯跟隨父母從俄羅斯來到美國,全家在紐威克一個窮人聚居區安頓下來。他的降臨讓他久患風濕病而無法下床行走的母親重新可以走路。母親常常告訴他,對生活要有信心,生活總會苦盡甘來。母親的能夠再次下床行走恰恰驗證了母親的這條口頭禪。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生活。
貝裏·馬卡回憶道,雖然母親的風濕病沒有完全康複,但她從不抱怨生命,她甚至會不時取下手上纏著的石膏繃帶,在寒冷的冬天為孩子們洗衣服,在炎熱的夏天為孩子們做飯。盡管生活艱辛,母親始終相信苦盡甘來這一道理。
馬卡斯從小的理想是上醫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大夫。因為家庭的經濟約束,他就近選擇了路特格大學的紐威克校區,這樣便可以住在家裏而省下住校的費用。馬卡斯開始學習醫學預科課程,並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一天,係主任通知馬卡斯,已經為他爭取到了上醫學院的獎學金,然而他自己還必須另繳1萬美元的學習費用。對於當時馬卡斯的家庭狀況而言,這是一筆巨大的支出,是負擔不起的。於是,馬卡斯隻好退了學,到佛羅裏達州去找工作。路上,馬卡斯給母親通了電話,告訴了她這個不幸的消息。母親的回答給了他勇氣:“孩子,不要失去希望,不要害怕吃苦,早晚有一天你會苦盡甘來的!”
後來,馬卡斯在餐館當了一年服務生,有了一定的積蓄後,他選擇了新澤西州的藥學院繼續他的夢想。畢業後,他開始營銷藥品,這讓他接觸到了商品零售業,並開始喜歡上了它,直到他跳槽到西部一個名為“便民”的商品零售公司,他對於他的人生有了真正的想法。
在“便民”公司,他常看到不少自己動手裝飾和修補住房的人來買各種家裝必需品,但他們不可能在一處一次就買齊。一天,他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如果能有一家大商場,把所有的家裝材料店,如廚衛設備店、塗料店、木材店全都包括進來,顧客豈不更方便?要是所有經銷商都懂得怎樣修馬桶或怎樣安裝吊扇,豈不更好?這便是馬卡斯的夢想的起源。
1978年的一天,老板召見他,馬卡斯便向老板談了自己的建議,希望通過他的提議可以把“便民公司”變成一家贏利的大型連鎖超市。然而,老板認為這是馬卡斯在他麵前炫耀才能,於是不但沒有接納他的意見,反而將馬卡斯解雇了。
母親的話再次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沒有被打倒,苦澀給了他更多的力量和勇氣,他決定放手自己幹。馬卡斯利用這個被解雇的機會,決心自己當老板,著手實現創建一個大型家裝材料總彙超市的構想。他的這個超市將麵向人口眾多的工薪階層,他們是自己動手搞家裝的主力,他這樣做,正好為他們提供了及時的、恰到好處的幫助。於是,一個名為“家庭”的大型家裝材料公司應運而生。
在馬卡斯的悉心管理下,這個材料公司的生意非常紅火,業務已經遍及全美,甚至開始擴展至全球。如今,馬卡斯已年滿72歲,他在零售業營銷市場上奮鬥了50餘年。當談及他的成功,他總是謙虛地說,這沒什麼,隻不過是我一路堅持走來,最終苦盡甘來。
不要放棄你的苦味糖
記得小時候買過一種苦味糖,這種糖剛開始吃的時候,非常苦,很多孩子因為忍受不了而吐掉,然而隻要堅持一小會兒,外麵的苦層化掉之後,剩下的部分就格外甜了。如果因為經受不了苦味而早早地把糖丟棄,那麼也就嚐不到後麵的甘甜了。苦不盡,哪有甘來?人生就是一塊苦味糖,先苦後甜,或者苦甜參半才是它的真實味道,如果你因為它的苦味而早早地對它放棄了希望,那麼人生的甘甜也永遠不會到來。
人生就是酸甜苦辣的百味瓶,你不可能一路走來都是含著蜜糖的。生活的真諦便是有苦有甜,先苦再甜,吃甜憶苦才是不斷交叉的兩種人生狀態。苦不盡,哪有甘來?
樂觀的資本:
苦難是必經的磨難,這不僅僅是一條人生哲理,更是一條人生信仰。有了這樣的信仰,無論受到多大的磨難,你都能堅強地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