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感恩造就卓越 讓感恩之心常青 感恩對手,讓自己奮發不息(1 / 2)

第七章 感恩造就卓越 讓感恩之心常青 感恩對手,讓自己奮發不息

對手讓我們不懈怠,對手讓我們知不足,對手讓我們知恥後勇,感恩對手,打磨我們,會使我們更加強大。

對手為什麼要感恩呢?對手不是那個阻礙自己達到目標、實現成功的人嗎?為什麼還要感恩他?對手從來都是用來消滅的,怎麼會是用來感恩?

二戰著名將領巴頓將軍說:“你的價值是通過你的對手體現的。對手越強大,證明你的價值越高。”曆史上不乏有這樣的例子,越王勾踐就是一個典型。越王勾踐能夠成霸業,當然是他自己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的結果。但他的對手吳王也是一個關鍵,是吳王的羞辱激起了他不甘示弱之心;是吳王的羞辱激起了他奮發向上之心。史書上記載,勾踐回到國內,每當想放鬆、想享受時,他就對自己說,難道你忘記了在吳王那受到的羞辱了嗎?最終,十年養民,十年養兵,滅了吳國。正是吳王這個對手的存在,時刻提醒勾踐不能放鬆,不停努力,終成霸業。可以說他的霸業裏,有對手吳王的一份“功勞”。從某種意義上說,越王應該感恩他的對手吳王。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風順,都會有競爭,有對手。很多人把競爭對手視為敵人,勝利時,企盼“將敵人一掃而光”;失敗時,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提起對手,我們總有太多的心結,不能平心靜氣待之,把自己失敗的原因一股腦地全推給對手。可是,你是否想過正因為對手的“狡猾”,才突出了你的“稚嫩”;正因為對手的強大,才突出了你的弱小;正因為對手的前進,才突出了你的故步自封。對手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讓我們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成功路上對手教給我們的,遠勝過師長的指點、好友的幫助。當對手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如何贏得顧客時,我們便知道自己的工作該如何做;當他每天在思考如何戰勝我們時,我們就必須鞭策自己不斷進步;當他毫不留情地利用我們的缺點加以進攻時,我們就必須完善自我。

我們要感恩對手,感恩對手給我們製造了競爭的壓力。

沒有壓力,人生便沒有了動力。失去動力的人生宛如失去螺旋槳的船,漂在海上,隨著海浪帶到哪裏是哪裏。對手給了我們壓力,使我們的人生有了奮發的動力。有一位知名民營企業的老總在談及自己的成功經驗時總結道:“我今天的成績要歸功於競爭對手,是競爭對手助我上青天。”這位老總的經驗之談,不失為對“對手”作用的深刻總結。從他的話語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競爭對手是件好事,而不是壞事,有對手才有競爭,有競爭才有成長。

2008年8月14日,在北京奧運會女子50米步槍3×20決賽的賽場上,杜麗帶著1環的優勢走到自己的一號靶位前麵執槍立定。站在六號靶位的是捷克槍手埃蒙斯。5天前她奪得了10米氣步槍冠軍,摘得了國人原本以為屬於杜麗的那麵金牌。那一戰幾乎把杜麗打入深淵。埃蒙斯的預賽成績比杜麗差3環,但她的實實力已為人所共知。

果不其然,看似巨大的3環差距在第一槍過後就縮小為1環,埃蒙斯打出了10.7環,而杜麗卻打出了8.7環的超級低分。看到自己的成績後,杜麗倚著槍,半晌才直起身來。

“我覺得這就是心理作用。”杜麗在賽後說,“因為我預賽第一,所以心裏老想著在決賽裏千萬別砸鍋,沒甩開思想包袱,開局壓力太大。第一槍我很慎重,但還是覺得有壓力。”

於是,糟糕的第一槍對杜麗來說卻變成了一個美好的開局。從第二槍開始,杜麗完全放下了包袱,她仿佛脫離了這個以0.1環論英雄的戰場,隻管把一發發子彈射向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