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感恩造就卓越 讓感恩之心常青 感恩社會,才能與時代同行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也不是有權人的,而是有心人的。
現代社會越來越富足,人們也越來越對周圍一切的不以為然。認為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能力的體現,都是自己掙來的,與他人、與社會無關。他們說,自己能過上現在高品質的生活,是自己一番摸爬滾打換來的,與他人何幹,要感恩社會做什麼,要感恩的話,就直接感恩自己好了。
是的,每個人的成功都是自己拚搏所獲。但靜心想想,你的成功又何曾離開過社會。大的不說,就是我們每天的平常生活,要吃飯穿衣,要坐車住房子,要希求多聞、資養色身……這一切一切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由農夫種稻、工人織布、司機開車、建築師蓋房子、專家學者講授、科技信息傳播等等而來。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所以我們活在世上,是他人、社會給了我們支撐,離開了社會,我們也不能獨存在這個世上,生活在世上就要感恩社會。
感恩還是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一個人會因懂得感恩、主動回報而心安理得、感到快樂。一個感恩的人,做起事來,得心應手,在工作中實現了自我。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諧的種子;一個自覺的行動,就是一顆成功的幼苗。心懷感恩的人,能擁有世界的美麗,永遠生活在成功與幸福之中。
2008年6月起,美國軟件業第一人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從微軟執行主席位置退休,轉任非執行主席有選擇的參與公司的一些項目。52歲的比爾?蓋茨其實正當年,他聲稱所以離開微軟不是因為身心疲憊,而是有了更需要自己的事業,那就是慈善。三天前,微軟創始人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今後他會把80%的精力放在慈善上,隻留20%給他一手拉扯大的微軟,而且他已經決定,把自己100%的財富也就是580億美元全部捐給名下的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蓋茨說,他和妻子梅琳達這樣做是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麵影響的方式回饋社會。
有人說,蓋茨隻是個別的“人間奇跡”。然而,人間奇跡終是有跡可循的。蓋茨財富的快速積累,受益於社會對其創業和創新的認可,而蓋茨傾其所有回饋社會,則是因為美國有感恩社會的傳統。
卡內基、洛克菲勒、福特等美國第一代巨富都一直致力於回饋社會,他們都認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要盡其所能獲取,盡其所有給予,慈善觀念已經成為美國富人共同的理念。在此熏陶下,有幸成為富甲一方者,自會認為自己名下的巨額財富並非真正屬於自己,而隻是表明自己暫時有權利代替全社會保管並分配這些財富,為此,他有責任在生前處理好這些財富,使之返還社會。
舉出比爾?蓋茨的例子,並不是說隻有富人才有能力感恩社會。普通的人隻要有顆感恩的心,同樣可以回饋社會。而且你感恩社會的意義,並不比比爾?蓋茨捐出580億小,在感恩上你們是一樣的。感恩社會,不一定要大恩大德,能夠施展自己所能,盡到自己一份心,就是善舉,善是沒有大小之分的。
感恩社會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智慧。感恩讓人擁有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謹慎的態度。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他會將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在生活中,生活又會適時地給予回報,感恩本身成了一種良性循環,推動社會前行。
就如歌中所唱,“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愛,是感恩,讓我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從而我們自己也心懷感恩,自覺地將這份溫暖、感動和愛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傳遞給那些需要的人。因為有愛,會感恩,所以有希望,這種希望我們不僅僅帶給別人,還帶給自己。
感恩社會是一種珍視所有、懂得回報的表現,是一種極其謙卑卻又極其熱忱的情感。謙卑讓我們低下頭顱,從容地審視自己的得失,不斷地改進,熱忱又讓我們樂觀地麵對一切,積極進取。隨著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成功的腳步由遠及近,越來越清晰。在感恩的精神修煉中,人們同時也孕育著成功的種子。
一個人可以沒有多少財富,隻要他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身邊人以及社會,他同樣是富足的,同樣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感恩讓我們學會珍惜,也學會了更好地去奉獻自己,服務他人,報效社會。
《聖經》上說:“一生一世,都是恩惠”。我們應該把自己當下所有的一切看成是社會對個人的恩賜,懂得知恩報恩,回饋社會。
感恩既是一種品德修養,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學會感恩,才能成為現代社會的文明之人;學會感恩,才能積極的麵對生活;學會感恩,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感恩應該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門必修課,隻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是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