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語尖刻
鄧某與蕭某本來是同村長大的,兩個年歲相同,關係也比較好。一天,鄧某笑話蕭某,並用手指指到他胸前,對他說:“你太沒用了,出來打工這麼些年,還是給人打工。”接著又說,“你看我,咱們一塊打工才三年我就當了老板。”對這樣的尖刻話,蕭某當場就覺得很沒有麵子,下不了台,氣得掉頭就走,從此再也不理鄧某了。
古人早有明訓:“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為樂子,例如有的戲他人為“笨”,或嘲笑某人的長相“醜”,“我永遠不會辦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誰像你那麼不開竅,要是我幾分鍾就做完了”,“你跟××一樣缺心眼兒,看他那巴結相”……如此種種,估計誰聽了都不會痛快,人人都最愛惜自己的麵子,而這樣絕對的斷言顯然是極不給人麵子的一種表現。有些雖然是屬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讓人難以接受。如果你是個對別人的“麵子”無所謂的人,說話不考慮他人,那麼你必定不受歡迎;如果你是個隻顧自己快活,說話尖酸刻薄,卻不顧別人麵子的人,那麼你必定有一天會吃暗虧。有失厚道的言語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嚴重的,甚至會遭到殺身之禍,後悔莫及。因此,古人說“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是有其道理的,叫人不得不謹慎。
1922年,土耳其同希臘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敵對之後,土耳其終於下決心把希臘人逐出土耳其領土。穆斯塔法·凱墨爾對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他說:“不停地進攻,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於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展開了。土耳其最終獲勝。
當希臘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歐尼斯兩位將領前往凱墨爾總部投降時,土耳其士兵對他們大聲辱罵。但凱墨爾卻絲毫沒有顯示出勝利驕氣。他握住他們的手,說:“請坐,兩位先生,你們一定走累了。”然後,在討論了投降的有關細節之後,凱墨爾安慰這兩位失敗者,他以軍人對軍人的口氣說:“兩位先生,戰爭中有許多偶然情況。有時最優秀的軍人也會打敗仗。”凱墨爾即使在全麵勝利的興奮中,為了長遠的利益,仍然保持對戰敗者用和善的語言,決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禮貌的用語,和善的態度,走到哪裏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能夠取得別人的諒解,這是對人的尊重,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不懂得使用基本的禮貌用語,用語粗俗,容易造成了雙方的不愉快。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比如,在公交車上我們經常會詢問售票員關於到站或換乘的問題,很多人會習慣性地大喊:“哎,問一下,××站到了嗎?”或者“我到××,應該在哪站下車啊?”盡管司乘人員有服務的職責,但是我們也應該表示對他們的尊重。別小看了“請”、“您好”、“謝謝”、“對不起”這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果能恰當使用,既能在主觀上感到身心愉快,又能在客觀上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