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與朋友過度親密
阿華當初和阿琨在同一個單位上班,於是兩個人在一起合租居住,兩個人的愛好也非常相似,比如都喜歡聽些歐美的經典老歌,喜歡品茶,工作上兩人也配合得珠聯璧合,相互稱兄道弟,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多一些。過了兩年左右,阿琨升任了部門主管。阿華還和原來一樣稱呼阿琨“哥們”,還是經常要拉著阿琨去喝酒。但是,阿琨畢竟是主管,下班之後還有些事務要處理,沒有太多時間陪著阿華。一天,阿琨嚴肅地對阿華說:“以後當著部門同事的麵,請別再叫我哥們了。”過了不多久,阿琨搬了出去,說是離公司近,方便一些。
“不要太靠近你的朋友”,這是一條你不得不知的箴言,交友並不一定要形影不離,而保持距離也不是要彼此疏遠。現實中很多人友情疏散,問題就恰恰出在這種形影不離之中。
晉儀和阿紫是高中時的老同學,高考時兩人又從同一所縣城高中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大學畢業之後,晉儀和大學時相戀的男友結婚了,阿紫則去了法國留學。阿紫到了美國之後,常給晉儀發電子郵件,在信中把最私密的事告訴晉儀,說起在法國的種種艱難。在阿紫留學的那三年裏,晉儀可以說是在心理上一路陪同阿紫走過來的。後來,阿紫回國創業成功,她有些大學同學前去求助,搞得阿紫很煩。但晉儀很少去打擾阿紫,也從不提起過去對阿紫的幫助。晉儀認為,兩人需要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也需要各有各的朋友,就是好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倒是阿紫經常打電話讓晉儀去她家裏玩,每次見麵都熱情地不得了,還給晉儀的女兒買不少東西。
隻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不要去打擾朋友,友情是你生活的指路燈,但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善用朋友,而不是事事都用朋友,你們的友誼才會像玫瑰花一樣,散發出沁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