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 活在永恒的當下 用知識充來實我們的大腦(2 / 3)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考試的壓力產生的副作用。學習如果隻是為了考試,那麼學習還有什麼意思呢?學習隻能增加人的緊張、恐懼、厭煩等心理負擔。

趙長天兼任《萌芽》雜誌主編,這是一本麵向中學生的文學刊物,平時和中學生的接觸比較多,他看到太多的孩子在 “最美好的年紀痛苦的煎熬”。而且,在他看來,“兒子不是那種很適於學校學習方式的人”。

他說:“我確實看到有的孩子很適應現在的教育模式,課內成績很好,課外天地也很豐富,這種教育製度也沒有把所有人都變成傻子。如果他既是重點高中畢業,又有時間玩遊戲機看武俠小說,又能考上複旦、北大,那當然好了。”

這位父親說:“我不是舍不得孩子吃苦,如果高中三年對你個人成長很有好處,那該吃還得吃。問題是現在的三年,會讓你讀的又苦又傻。語文不要說,生搬硬套死記硬背,數理化也大都是重複練習,高中的課程都是為了應付高考,而不是訓練能力。這麼好的三年實在不值。”

學習就是為了我們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與此無關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習就會成為一件痛苦的事情。

趙長天的兒子後來又愛讀書了,就是因為沒有心理負擔了,他不是為了考試才讀書而是為了自己的需要。

其實學習本來就是人生的一種需要,培根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有機會學習,能夠學習,本身就是一種享受。隻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把這種享受變成了痛苦,變成了負擔。

隻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有可能改變現狀。

關鍵就是人們對待學習的觀念要改變,要全方位的認識學習,不要狹隘的理解學習。

這幾年,社會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推廣學習方法的書,諸如《學習的革命》、《四輪學習法》等等,這些方法無疑可以使我們的學習現狀得到改觀,但是還必須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盲目地照搬別人的東西,並不能收到好的效果。

怎樣才能把學習變為一種快樂享受呢?

第一,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學習的目的是學習的動力,無目的的學習,既無效率,也無快樂可言。

第二,要有計劃地學習。無計劃就會陷入苦海之中,有計劃就會有收獲的快樂。

第三,帶著問題學習。有問題就會有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解決了問題就會帶來快樂,我們就會享受到智慧的樂趣。

第四,在比較中學習。我們可以把自己現在的學習結果與以前的學習結果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就會發現自己進步了,我們就會體驗一種快樂。

學習要產生相應的效果,有了效果就會感到快樂,沒有效果就會感到苦惱。產生效果的最好辦法就是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把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這樣,就會發現學習的效果。

擺脫功利思想就會把學習的痛苦變為一種人生享受。有了功利思想,我們的學習後麵就會有一種負擔和壓力,我們自然就不會是逍遙快樂地學習知識了,達不到功利的目的,我們的學習就變成了痛苦的根源。沒有功利思想,我們的學習就變得輕鬆自在,沒有負擔,沒有壓力,學習還原了其本來麵目,我們就能真正地享受學習的快樂。

年輕的我們,懂得學習是最高的享受,這將會促使我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學習帶給我們的將是更多的樂趣和滿足。

你會善待自己嗎?

測試攻略

測試意義:★★

準確指數:★★

測試時間:20分鍾

測試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