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輯 有日子可過是幸福的 莊農人家(2 / 2)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灶王爺上天。紮紙馬,紮元寶,做粉蒸肉、蒸魚糕、煮魚丸、炸肉圓--跟過年的吃喝無異,要不怎麼能叫過小年呢。祭灶通常是在晚間。黃昏時分,灶台前的灶王爺神像前擺上桌子,一家人敬香,再把糖瓜和肉菜供上,當家人拿糖瓜一邊往神像的嘴邊塗,一邊叨念:“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然後,把這舊的煙熏火燎一年黑漆漆的神像揭下,再換上新的。舊神像拿到院子裏,連同紙馬元寶和草料,一起點火燒了。火焰衝天而起,照著人們發光的臉,個個仰頭看,仿佛真有一個騎著馬上天去的神仙。

然後,年就正式開始了!

貼春聯,換門神,炸肉圓、釀米酒,一邊忙著,年三十到了,要吃年夜飯了!八寶飯是一定要有的,肉丸子也要有,豆腐圓子也要有,團團圓圓嘛,魚糕也要有,雞也要有,魚也要有,吉祥有餘,取個好彩頭。這頓飯豐盛的喲,圓子入口軟糯鮮美,琵琶雞香味濃鬱,梅菜扣肉油而不膩,清蒸魚鮮嫩爽口。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聚在燈下,籠著火盆,擺上瓜子花生,再舀兩碗自釀的米酒黃酒,外麵寒風呼嘯,滴水成冰,屋裏暖意融融。笑談從窗戶裏傳出去,在雪光中好像能看見它們蜿蜒前行,直抵宇宙。

到得次日,第二年也就大搖大擺地到了。拜年,給先輩上墳、掃墓,初五破窮,要使勁放鞭炮,拚命把窮崩得粉粉碎。一晃眼半個月,接下來是年後的第一個節:燈節。元宵節。

看燈不能在自家門前看,因為沒有。小村小戶的,要上縣城。縣城裏熱鬧得很,商家店家都貼著大紅紙派夥計在門口吆喝著招呼顧客,走街串巷的貨郎挑著擔子,擔子上擔著飴糖和各色小雜貨。有的擺攤賣百貨,五香豬頭肉啦,草把的蜻蜓啦,有的打圈子賣武藝。縣城中心的大戲台周圍有一個大燈會,各色花燈爭奇鬥巧。待得晚些時候,天色全黑,天邊圓月高掛,此時如同商量好的,大家把燈籠全都點著,若是從高往下看,整個城池都是一座巨大的玲瓏剔透、與月爭輝的花燈了!

年也過了,節也過了,尋常日子來了,該操心的事情就又周而複始。偏偏天氣也變得糟糕,陰雨不斷,冬麥成天泡在水裏,會爛根的。一家人忙翻天,開渠排水都排不過來。大家的臉色都不好。若是再這樣嘩嘩地下下去,隻怕冬麥不收。難道剛過了一個豐年,就要趕上荒歉年歲,收拾打狗棍和麻布袋,出門討飯嗎?

好在幾天後,雨終於停了,家家排水通溝,補栽禾苗。不會絕收,看來今年逃過一劫。

冬天退位,春天剛剛坐穩,轉眼初夏又來謀奪江山,莊農人家一片忙碌,雖然開年一場水災鬧下來,收成比上一年差許多,好在補種上別的莊稼,損失也減少了些。誰也沒有時間怨天尤人,也動不了偷懶耍滑的心思,大家都期待著下一年收獲的時光。隻要田裏有作物,心頭就有希望。

轉眼間,端午節到,又要包粽子了。莊農人家的日子就是這樣的:有欣喜快樂,有憂心焦灼,最盼的不是大富大貴,簪花打馬長安街,而是細水長流,平平穩穩過日子。如果真能夠風調雨順,長長久久,日子平淡不平淡的,誰又會在乎?隻怕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過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