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不速之客(3 / 3)

解蕪生前又何曾不知道明叔夫婦在暗中監視著自己?她問心無愧,對得起天地,她之所以回來,隻不過是想自己的兒子知道生父是誰而已,更沒打算在梅林山莊住下去,隻是老夫人說了那一番話,情深意切,才留在這小庭院。所以她對明叔夫婦的監視,不值一笑,視而不見,這也是解蕪憂鬱不歡早死的原因之一。這一陰影,或多或少,也傳給了公孫不滅。解蕪之所以給兒子取名為“蕪”,固然以自己的名和公孫宏的姓結合在一起,這是她和公孫宏結合後的一塊骨肉,而“蕪”與“無”同音,也暗示公孫世家沒有自己兒子的一份,不是公孫家族的正式成員。“不滅”,希望自己的兒子今後堅強起來做人,不會滅絕。可是解蕪沒有看見自己的兒子長大成人,便心血耗盡,早離人間,含怨逝去……

現在明叔突然來了水月宮三位武功奇高的人,不由敏感到是不是與已故的少夫人有什麼關係,為少夫人而來。當然,他再也不會懷疑自己的女主人了,隻是疑心少夫人與水月宮的人結下了什麼恩怨。

公孫不滅愕然:“他們問我母親幹嗎?沒有嗬!”

明叔又透出了一口大氣:“那就好了!看來他們是因其他事夜經充山,跟少爺開了個不小的玩笑。”

公孫不滅好奇的向:“明叔,水月宮是哪一處的道宇廟觀?水月宮的人是些什麼人?”

明叔神色有如談虎色變,向外張望了——下,輕聲的說:“少爺!你沒有在江湖上行走,不知道武林中的情況。水月宮並不是什麼和尚、道士們的廟宇寺觀,而是武林中一個神秘的門派,江湖上一個可怕的集團,沒人知道它在哪裏。最近聽人傳說,水月宮宮主是位風華絕代、秀麗無比的女子,武功奇詭、奧妙,行動快如鬼魅,莫人能見其武功招式。而水月宮出來的人,一個個行為怪異,武功極高,殺人不問情由,隻在一時的喜怒之間,少爺,你以後千萬不可去接近、招惹他們。”

公孫不滅和小丹聽了愕然不能出聲。公孫不滅想起那兩個少女莫名其妙的行動、說話,無端端的跑采捉弄人,害得自己差不多就要跳崖而死,現在想起來,仍感到一顆心怦怦的亂跳。的確,水月宮是江湖上最近幾年間崛起的一個武林門派,初時沒有人去注意,可是它的出現,卻帶來武林中一連串的血腥屠殺。揚州三怪,一夜之間,全躺在血泊之中;蘇北七英,全部給人吊死在樹上;太湖水寇,也在一夜之間為水月宮的人蕩平;少林寺的一燈大師,武當派的雲中道長,都先後敗在一個不知姓名的少女劍下。至於江湖上的一些小幫小派,在兩年之間,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黑道上的一些梟雄、巨魔幾乎在同時間失去綜影,事後才有人發現,他們不是屍橫荒野,就是墜岩身亡,往往都是一劍致命。水月宮人的出現,比當年的青衣狐狸、神秘的黑鷹更驚震武林、名動江湖。不論黑、白兩道上的高手,大都死於水月宮人的劍下、掌下。而且水月宮的人,絕大多數都是一些不知姓名、來曆的少女,以往在江湖上全無名氣,不為人所知。

半晌,小丹天真的問:“明叔,你武功那麼好,也不敢去招惹她們嗎?”

“你這小孩子,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連少林寺一燈大師也敗在水月宮人的劍下,我恐怕接不到他們半招!”

“那我們的莊主呢?也不夠他們打?”小丹真是個孩子,在他小小的心靈上,認為自己的莊主公孫不凡,是天下間武功最好的一個人了,無人能敵。他和公孫不滅一樣,沒出過江湖,像隻井底蛙,不知外麵的天有多高,地又多寬。明叔搖搖頭:“恐怕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小丹睜大了一雙驚愕的眼睛問:“那他們來了我們怎麼辦?”

“最好不要去招惹他們。”

“他們來招惹我們怎麼辦?”

“能忍則忍,能讓則讓,千萬別去頂撞他們。”

“她要殺我們也忍讓嗎?”

“沒辦法,那我們隻好認命了!”

“我們打不了我們,也逃不了嗎?”

“他們行動快如鬼魅,你逃得了嗎?不過,水月宮的人,雖然殺人無數,行為怪異得叫人難以理喻,但也不是無端端的殺人。莊主說,從最近幾年來看,他們殺的人,大多是一地的豪強、惡霸,黑道上的一些為非作歹的魔頭,罪也該死。固然,他們也殺了一些俠義上的人,如揚州三怪,蘇北七英。這可能事出有因,不是他們爭強好勝,就恐怕是招惹了他們。但可以肯定的,到現在為止,他們從來沒有殺過婦孺和手無寸鐵,不會武功的人。要是他們亂殺人,昨夜裏,我們小庭院裏人,就會給他們全摘下了腦袋,活不到現在了。”

公孫不滅聽了,又不禁暗暗點頭,心想:那兩位少女雖然無端端跑來捉弄自己,當自己要跳岩尋死時,他們又出手阻止了自己,不讓自己死去;當自己閉,目等死時,他們反而嘻哈大笑;看來他們隻是好捉弄人,不會胡亂殺人,尤其是那青年人,更說話有理,不是一個亂殺人的人。他們到底是夥什麼人呢?他們的宮主又是一個什麼人呢?是正人君子嗎?怎麼這般的捉弄人,亂與人開玩笑?是淫魔邪道?也不像!行動快如鬼魅,來去無蹤無影,莫不是他們真的就是狐狸仙?宮主是一頭九尾狐狸?喜歡作祟人間,殺人憑一時喜怒?公孫不滅想到這裏,不禁問明叔:“他們不會是一夥狐狸精吧?”

明叔愕然:“他們怎麼是狐狸精了?“要不!他們怎麼行為怪異,叫人不可理喻,與一般人不同的?”

小丹跳起來:“不錯!不錯!他們一定是群成了精的狐狸,要不,怎麼連少林寺的老和尚也不夠他們打的?昨夜裏,他們一定使妖法將我們迷倒了!明叔,你快去對莊主說,叫莊主請一些茅山道士來驅妖捉怪,凡人是打不過他們的。”

明叔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喝叱小丹:“你這條小命不要了?萬一給水月宮的人聽了去,你有幾個小腦袋給他們摘下來?”

小丹給嚇得不敢出聲。明叔又對公孫不滅說:“少爺!你別聽小丹胡說八道的,也別去相信鬼神怪異的故事,那是一些文人瞎編亂造。老奴到現在,從來沒有見過什麼鬼神狐仙之類的東西,恐怕世上就沒有。”

小丹又問:“鬼怪神仙這麼容易讓人見到嗎?”

明叔喝叱小丹:“你是不是想討打了?”明叔雖然這樣喝叱著小丹,但對鬼神之類的傳說,自己也沒有十分把握。他隻是伯嚇著了小主人公孫不滅才這麼說,不使公孫不滅被嚇怕而不敢出門。但他說的是實話,真的從來沒有見過,所看見的,隻是武林中一些上乘高手。

公孫不滅問:“明叔!為什麼他們行為怪異,舉動叫人無法理解的?”

“因為大多數身懷絕技的武林高人,形成性格與常人不同的多種原因。

有的恃技傲世傲物,一切以我為主,以我為尊,不理他人,以示自己與一般人不同;有的是以藝遊戲人間,任性而為,隨自己的喜怒,叫人無法理解;有的是為了行俠仗義,故作種種姿態,而達到其目的;更有的仗技淩人霸道,隻有他說,沒有你說,在他們的目光中,隻武才是道理,強才是尊者,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諾此種種行為,不可勝數。少爺,昨夜那兩個女子要是身投絕技,哪敢深夜裏闖來?敢無端端的捉弄別人嗎?所以他們隻是凡人,不是什麼鬼神狐仙。”

這時明嬸已打水進來,叫他們漱口洗麵,準備吃早餐。

吃過早餐,小丹伴著公孫不滅在庭院中散步,公孫不滅問小丹:“你想不想看看水月宮的人?”

小丹驚喜:“想嗬!你知道他們在哪裏?”

這正是人心中潛藏的好奇心理,越是有人叮囑不可看,不可接近的東西,就越使人想去看看和接近,不管它最好是惡,是美是醜。公孫不滅是一個19歲的青年人;小丹更是一個15歲的孩子。他聽了公孫不滅說那個少女怎麼捉弄人,好奇心就更大了。

公孫不滅點點頭:“我知道他們在哪裏。”

“哦!?少爺,那我們快去看呀。”

“好!你帶上些銀兩,我們去。”

公孫不滅真的要去看,小丹又遲疑了,問:“要不要告訴明叔明嬸的?”

“告訴他們,你就別想去看了!”

小丹想了一下:“少爺!我們還是別去看的好,明叔說他們殺人在一時的喜怒之間,叫我們千萬不可去接近、招惹他們。”

“我們隻是去看看,又不是去招惹他們,怕什麼?”

“他們看見了我們怎麼辦?”

“他們不會看見我們的。

“少爺!我們跑到人家住的地方,人家怎麼看不見我們阿!何況他們武功極好,恐怕我們沒走近,他們就看見我們了!”

“你知道他們在哪裏?”

“在哪裏!?”

“他們在蠡園中吃飯,蠡園裏那麼多吃飯飲酒的人,他們怎會注意到我們的?”

“少爺!你怎麼知道他們去蠡園中吃飯喝酒的?”

“因為他們昨夜裏以我為賭嗬!誰輸了,就請誰去蠡園吃飯,萊式還任由贏家點哩!”

小丹心動了:“那我去拿些銀兩去。”

公孫不滅想了一下說:“我們還是告訴明叔明嬸一聲的好。”

“那他們讓我們去嗎?”

“我們隻是說去城裏玩玩,其他的什麼也不說就行了。”

“好!少爺,那我去告訴明叔明嬸一聲,叫他們不用等我們回來吃飯了!”無錫縣,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名城,不但風光秀麗,在明朝,也是一個手工業和商業的城市、其中惠山的泥人,更享譽天下。當地製造的泥人,有趣可愛,令人愛不釋手。不論大小、小孩、婦女,都愛買一些泥人在家裏擺設,或者放在案台上欣賞。

相傳周秦之際,無錫縣出產過鉛錫,經大量開采,鑄造業發展很快。一些有名的寶劍,如幹將、莫邪,便是在無錫附近鑄成。到了秦末,錫被挖盡。所以有人說:“無錫錫山山無錫”。無錫縣之稱,也因此得名。

無錫,更是古代春秋時吳越文化發源地之一,遺存了大批文物古跡。蠡園,就是其中一處。

蠡園在無錫城郊西南的五裏湖畔,是江南的名園之一。蠡園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又名五裏湖:是太湖的一部分。相傳春秋未年,越國大夫範蠡相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後,功成身退,偕美女西施,泛舟太湖上,不知去向,蠡湖又因此而得名。

範蠡,不但是越國的一位謀土,更是一位智者,懂得統治君王的心理,隻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享樂。他與越國另一謀士文種雙雙扶助勾踐滅吳,文種貪圖權勢富貴,仍輔助越王治國,不知急流勇退,結果為勾踐所忌,借故請他去地府追殺吳王的鬼魂,不得不自殺身亡。正所謂:“敵國滅、良弓藏;狡兔死、獵犬烹。”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是這樣,當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這樣,莫不大殺有功的開國謀臣良將。他們為了自己,也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害怕自己所創立的天下,為有才幹的謀臣良將奪了去。

蠡園的景色,可以說是別具一格,園北是用太湖石摹擬雲層變幻堆成的假山群,石洞曲折盤繞,忽明忽暗,使人如入迷宮,其中的“歸雲洞”,高達十多丈,視為奇觀。園的東部,有條千步長廊。臨湖一麵,將湖麵風景盡覽人目。園內亭台樓閣處,有湖水亭、四季亭等名勝,石壁上有北宋蘇軾等人的墨磚刻。

蠡園,將人工的修飾與自然的美景合為一體,更將北方園林的雄渾與南方園林秀美融合為一體,令人流連忘返。

蠡園定旁,有不少的酒樓、飯店、客棧,就是蠡園之內也有富麗豪華的酒樓,以方便遊人吃住。來蠡園遊覽的,大多數是一些文人雅士,其中也有一些風雅的武林中人和;些附庸風雅紈絝貴家公子及豪商大賈。

因為無錫在明代不單是手工業、商業活躍的縣城,也是文人聚集的地方。被朝廷革職的吏部郎中顧憲成,便在無錫縣城東門外的東林書院講學,從各地來東林書院學習的人很多;來講學的文人也不少。這些文人秀才,在書院中諷議朝政,抨擊時弊,形成了以後的“東林黨”,所以一時間,無錫處處都有這些文人的蹤跡。蠡園,更是他們三五成群遊覽的地方了。

公孫不滅有一次也去東林書院聽課,他感到其中一些人是有見識的,忠君愛國可嘉,但更多的是一些腐儒之輩,誇誇其談,開口子曰,閉口孟子說,之乎者也,酸不可聞。加上明叔力勸他別與這些官場上的人來往、接近,以免招來無謂的麻煩。明叔是武林中人,遵守著一條不成文的武林規矩,不與官府人來往,不去招惹他們,能避開就遠遠避開。

公孫不滅不是武林中人,但卻受母親的影響,一想也是,想到東林書院中大多數文人,骨子裏仍然熱衷於功名富貴,爭奪權欲,以後也就不去了。自我閉門讀書。他雖然諸子百家,無書不讀,卻無意仕途,讀書隻是陶情養性,充實自己,誌在青山綠水,邀遊神州大地,追逐自在,無拘無束,與其說他受母親影響,不如說他受道家學術的影響還深,講求與世無爭,淡泊名利,舍己為人。達則以利天下,窮則善視其家,不為己利,公孫不滅帶了小丹,從充山來到蠡園旁邊,沿湖而走,隨後雇了一條輕舟,橫過蠢湖,直達蠡園。

帝時清明已過,風和日麗,山青水秀,江南一帶,草長鶯龜,蠡園之中,遊人如棱,紅男綠女,來來往往,有的是挾妓乘舟而來,暢遊蠡湖,管弦之音,滿湖飛起隻有的是輕裘車馬,揚鞭而至。有的是奴仆如雲,姬妾美女,前呼後擁,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些巨商大賈,王孫公子,豪門貴族的紈絝貴家子弟,才有如此的豪華氣派,二些書生秀才,卻三五成群,或長廊漫步,或在觀賞蘇軾、米芾墨寶、,或倚亭而坐,飲酒吟詩,園中好不熱鬧。

公孫不滅是一身儒服,書生打扮,帶著小丹,無心去欣賞蠡園中的各處美景,卻在四處張望,看看人群中有沒有昨夜裏所遇到的一男二女。

不知怎樣,公孫不滅給兩位少女捉弄得啼笑皆非,又驚又怕,反而在他心靈上,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象,希望真能再看見他們一眼,小丹更不用說,他要看看水月宮的人,到底與別的人有什麼不同。

走廊、湖邊、小亭、崖下,都沒有那一男二女的蹤影,於是主仆兩人,便轉到園中的醉月軒,看看他們有沒有在軒中飲酒用飯。

醉月軒是一處富麗豪華的高級酒樓,出入的人都是一些衣服鮮豔華美的富家子弟和豪商大賈,一般人根本就不敢進去,進去也吃不起。每一樣菜色都比外麵的酒樓、飯店高出五倍到十倍價錢,起碼五兩白銀以上。要不,就請你到別處去飲酒吃飯,恕不招待。

醉月軒的店小二,也非常勢利,一見來人衣冠不整,穿的不是綾羅綢緞,就馬上上前盤問,真是一處先敬羅衣後敬人的地方。

公孫不滅自幼清貧慣了,穿著樸素,但到底是武林世家公孫家的子弟,衣質上乘。店小二首先上下打量他們了主仆一眼,上前問:“公子是來飲酒吃飯?”

小丹:“我家少爺不跑來這裏吃飯,跑來這裏幹嗎?”

店小二遲疑地說:“公子,小店的飯菜很貴……”

小丹瞪著眼說:“你以為我們吃不起嗎?”

“小人是想說清楚。”

公孫不滅問:“要多少銀兩可以吃飯?”

“要五兩銀子。”

小丹睜大了眼睛:“五兩銀子?你以為我們來請客吃飯,擺一桌酒嗎?我們才兩個人來,要那麼多的菜幹什麼?五兩銀子的萊,我們吃得了嗎?你是不是有意想撐死了我們?”

店小二說:“菜式不多,兩菜一湯,要是兩位大吃,恐怕還吃不飽。”

小丹又愕然了:“才兩菜一湯呀!?就收五兩白銀,你不如去搶!”

店小二不高興了:“小哥!請說話客氣一點,這是小店的規矩,你們嫌貴,請到別處去吃,小人又沒有強拉你們進來,怎麼是搶了?”

小丹說:“少爺!我們到別處去吃吧?在別處,我們五錢銀子,就有雞有肉的,還管吃飽。”

正說著,公孫不滅一眼就看見昨夜那一男二女,邊談邊說,從一條小徑朝醉月軒而來……

那一男二女會不會到醉月軒來,公孫不滅遇上他們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一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