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別跟自己過不去,聰明人不會和自己對著幹 凡事給自己留餘地
在通常情況下,留有餘地,就是給事情出現偏差後留有回旋的空間,盡量挽回損失。
俗話說:“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指的是在做事的時候不要把事情做絕了,要給自己留點餘地,以備不時之需。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隻狼發現了一個山洞,各種動物皆由此通過,為了捕獲各種動物,狼把這個洞裏除洞口外的所有通道都封死了,卻不料自己也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成了老虎口中的美食。滅人者終自滅。
當我們對事情無法全麵預料時,給自己留一條後路,還是較為妥當的做法。就是因為沒有事事周全的計劃,所以狡兔也會有三窟。凡事都要給自己留有餘地,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當我們選擇一條路的時候,我們還應為自己準備第二條路、第三條路。
掌握雕刻藝術的人都知道,人物麵部的塑造是最難的。但雕刻技法中有一個原則:鼻子要先刻得大一點,眼睛要先刻得小一點。鼻子大了,可以刻小,眼睛小了,可以刻大。這是為了進一步完善時,留有修飾的餘地。凡下廚房的人都懂得,做菜時先要少放鹽,因為味淡還有補救,味鹹可就難以“妙手回春”了。
待人處世,也需要留有餘地。有句諺語說得好:“人情留一線,日後好見麵。”留有餘地,是收放從容,是進退自如,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是人生的哲學。不留餘地,就像下棋時的僵局一樣,即使沒有輸,也沒辦法再走下去了。
春秋時期,楚莊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美酒佳肴,燭光搖曳,歌舞曼妙。同時,楚莊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妃子許姬和麥姬輪流給他的臣子們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吹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個大臣乘機揩油,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立即回到座位上並在楚莊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調戲我的人是誰了。”
楚莊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飲一場。”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
後來楚莊王攻打鄭國,有一將領獨自率領幾百人,斬將過關,為三軍開路,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莊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忠於楚莊王。
一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依賴於千絲萬縷的社會關係。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懂得給別人留有餘地,盡可能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這樣,事情的結果對彼此都有好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謀求個人利益,在別人背後放暗箭,中傷別人,甚至在別人處於逆境時落井下石,這是在破壞自己的人脈、和自己過不去的一種表現。一個人不管是多麼的成功,也不能擔保自己沒有倒黴的時候,那時,還有誰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因此,得饒人處且饒人,留條活路給別人,也是在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同時,在做事的時候,不要輕易打保證。對別人的請托可以答應接受,但不要“保證”,應代以“我試試看、我盡量”等字眼。別人交辦的事當然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我會全力以赴的、應該沒問題”等字眼。這是為萬一自己做不到留後路,而這樣回答事實上也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示你的謹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即使事情沒做好,別人也不會怪罪你。
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為加進其他液體而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就不會爆炸;人在說話、辦事時留有餘地,就不會因為“意外”而下不了台。凡事總有意外,留有餘地,就是為了容納這些意外。因此,我們在說話、辦事的時候都要留有餘地,使自己行不至於絕處,言不至於極端,收放自如,有進有退,以便日後能機智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