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別跟自己過不去,聰明人不會和自己對著幹 學會不生氣(2 / 2)

燕王聽了凡繇的建議,又派了一個使臣出使齊國。

使臣到達齊國,正逢齊王在舉行盛大的宴會,參加宴會的近臣、官員、侍從很多,齊王就讓燕國使臣進行稟告,使臣說:“燕王非常恐懼,因而特派我來請罪。”使臣說完,齊王甚為得意,又讓他複述一遍,借以向近臣、官員、侍從炫耀。

而後,齊王讓燕王搬回宮室居住,表示寬恕燕王。燕王委曲求全,為攻打齊國創造了時機和條件,接著又在郭槐等一大批賢才的盡力輔佐下不斷積蓄實力,壯大軍威,終於在隨後的濟水之戰中打敗齊國,雪洗前恥。

如果當時燕王非要逞一時之勇,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去攻打齊國,很可能早就成了刀下冤魂了。

現實生活中,讓人生氣、令人發怒的事也許會隨時發生,而作為一個有頭腦的、理智的人,為了安寧地、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理智地處理各種不愉快,就需要忍氣製怒,如果不忍,任意地放縱自己的感情,首先傷害的是自己。如果對方是你的對手或者是仇人,有意氣你、激你,你不忍氣製怒保持頭腦清醒,就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中了人家的計,落得個死比鴻毛還輕的下場。因此孔子雲:“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言下之意即因一時氣憤不過,就胡作非為起來,顯然,這樣做是非常愚蠢的。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一件爭執或侵害的行為,不過是犯法而已。而對這種行為的報複,根本是侵奪了法律的威權與尊嚴。從另一方麵來說,假如一個人實施了報複的手段,他便和他的敵人同樣壞。”

事實上,爭執隻是浪費時間,生氣隻會自討苦吃。假如你想快快樂樂地生活,必須從麵對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取得平衡點,不要動不動就發怒或生氣。

既然生氣有損健康而且容易引發悲劇,我們就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盡量做到不生氣。碰上了讓自己生氣的事,你可以試著用以下方法防止自己生氣:

1學會說“沒關係”。設想以前發怒的事,生氣的確是在做一件傻事。

2當不生氣的時候,同那些經常受你氣的人談談心,互相指出容易引起動怒的言行。

3試一試推遲動怒的時間,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多推遲幾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製。

4提醒自己“生活愉快勝過金錢富有”,發怒是非常不劃算的。

5學會自己給自己“消氣”。如果遇上了特別令人氣憤的事,也要“戒”字當先,戒除惱怒。

6當你發怒時,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的權利。

7讓信賴的人幫助你,讓他們看見你動怒時,隨時隨地提醒你。

8要懂得自愛,時刻提醒自己,即使別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發怒首先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

9待人寬厚、遇事冷靜而且能適當克製自己的情緒,這不僅能夠阻止自己生氣,其實也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夕陽如金,姣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有時間去生氣呢?麵對生活,你或許有點疲憊不堪,但我們還是要善於調理和控製自己的情緒,把生氣這種不良情緒消滅在萌芽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