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房裏發呆(代序) 壹(1 / 1)

在書房裏發呆(代序) 壹

記得周作人說過的話,大意是自己的書房不能輕易給別人看,因為一個

人的書房最容易讓人看穿自己肚子裏的貨色,藏不住假。這點對大洋彼岸

的人來說,涇渭不同,長毛番鬼恨不得到處炫耀自己的書房,即便沒有多少

藏書,也要製造一些假書—— 譬如櫥門裝飾著以假亂真的一排排書脊。譬

如案頭的一冊大而精美的《坐擁書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內中

所收的幾乎都是美國的文人和經理人的書房,先不說其書房的大和壯觀,

即便是書架上的陳設,看上去真是“收藏”,即便書房主人說藏書為了實用,

看上去也顯得豪華。從各個不同身份的書房主人的自述裏,藏書雖有種種

不同,風格也雖然不同,但有一點相似,就是都貫穿一個主調,突出藏書和

生活的和諧,而且都希望自己的書房讓外人看上去是獨一無二的,話語中充

滿著炫耀和自豪。不過看著他們的書房,也不得不說,那些書房的確值得驕

傲,大洋彼岸的書房是我輩無法企及的。

與《坐擁書城》相比,《我的書房》(嶽麓書社2005年版)是當下中國文

人的書房,一頁頁翻下去,也有一相似點,就是大多強調書房的狹窄或來之不

易,往往文人們的住房擁擠不堪,書房和客廳甚至臥室往往多種功能混用,即

便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書房往往也是到了老年。而對於自己書房和書架的陳

設也往往以樸實無華為第一選擇,別說豪華和壯觀,即便裝飾也惟恐給人留

下炫耀的印象。這一點和大洋彼岸的“同行”真是兩個極端。書中所收的五十

多個文人的書房幾乎代表了當下文人的典型,不管是大是小,應該說,文人們

的態度是一致的,書房是自己的精神的依托,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底氣”。

兩年前在上海,有緣拜訪一間位於永嘉路“慎成裏”老石庫門房子裏的

書房——“兩步齋”,顧名思義,“兩步”是說其小,書房裏最大的特色就是

書櫥裏和桌麵上的一摞摞檔案袋,裏麵都是主人采訪的資料,這也體現了

主人的特點,以人物傳記的寫作為主,檔案袋裏所放的都是所寫人物的材

料。“兩步齋”主人丁言昭,其所寫人物有一特點,都是現代文壇圈裏圈外的

“才女”,而且大多和她有著直接的聯係,譬如上海的陸小曼、王映霞,北

京的丁玲、冰心……不過,她筆下的這些才女,陸小曼和王映霞更生動親切

許多。這樣的書房也實在反映了主人的生活。

我也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書房,從最初書房、客廳和臥室共用一室,到現

在有了獨立的書房,應該說實現了有一間自己的書房的夢,但也像許多朋友

一樣,現在卻很少在書房裏讀書了,在書房裏更多是為了找書的苦惱和發現

的樂趣,而讀書卻移到了客廳裏——客廳儼然也成了書房的延續。書房於我

更多成了“發呆”的角落。在生活裏給自己留一間“發呆”的書房,也是“生

活在別處”的樂趣和夢想的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