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倍學費

有一個年輕人,去向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請教演講術。他為了表示自己有好口才,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話。末了蘇格拉底要他繳納雙倍的學費。

那年輕人驚詫地問道:“為什麼要我加倍呢?”

“因為我得教你兩樣功課,一是怎樣閉嘴,另外才是怎樣演講。”蘇格拉底說道。

想要成為成功的演講家,那麼就應該張弛有度。該講則講,不該講則不講,點到為止,恰到好處。

富翁和服務生的差別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經常到一家餐廳吃便餐。每次餐後,他都留下l元錢給服務生當小費。

有一天,洛克菲勒又到這家餐廳用餐,餐後他還是給了服務生1元小費。

服務生忍不住說:“假如我是你,就不會如此吝嗇,給這麼少的小費。”

“就因為這樣,你才是一個服務生。”洛克菲勒答到。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致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存在不勞而獲的思想,習慣接受別人的施舍和給予,而忘記了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成功。

變味的雞蛋

《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爾(1859~1930年),曾當過雜誌編輯,每天都要處理大量退稿。

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說:“您退回我的小說,但我知道您並沒有把小說讀完,因為我故意把幾頁稿紙粘在一起,您並沒有把它們拆開,您這樣做是很不好的。”

柯南道爾回信說:“如果您用早餐時盤子裏放著一隻壞雞蛋,您大可不必把它吃完才能證明這隻雞蛋變味了。”

有些東西未必非要親身體驗才能驗證它的好壞。

愛迪生的優越性

美國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童年生活非常困苦,常在火車上兜售糖果、點心和報紙。

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賣報時,一個心毒如蛇而力大如牛的火車管理員粗暴地打壞了他的耳朵,

從此,愛迪生成了聾子。

愛迪生常說:“我真得感謝那位先生,在這個嘈雜的世界上,是他使我清靜下來,不必堵著耳朵去搞實驗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無需過多地在意你失去的東西,而要努力欣賞上帝為你打開的另一扇窗裏的風景,也許你會獲得更多的愉悅和成功。

豎起雞蛋

有一天,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約1451~1506年)在一個西班牙人家裏吃晚飯。有幾個客人妒忌他的榮譽,千方百計貶低他的功績。

“發現美洲不是件十分困難的事,隻要動動腦筋就可以辦到。”他們看了哥倫布一眼,輕蔑地說道。

哥倫布沒有回答,他拿起一個雞蛋,對西班牙人說:“你們中間誰能夠使雞蛋直立起來?”

他們每個人都試了試,但是誰也沒有成功。這時,哥倫布拿起雞蛋在盤子裏輕輕地敲了幾下,雞蛋的一端破碎了,於是雞蛋穩穩地直立在桌子上。

“這太容易啦!”大家叫了起來。

“完全正確,隻要動動腦筋就可以辦到。”哥倫布笑著對大家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動腦筋,好多看似簡單的事情都不可能完成。傳統的思維已成為一種定勢,當新生事物來臨時,那些作繭自縛、無力自拔的人除了嘲笑、懷疑之外便是無動於衷,無能為力。

小男孩的答案

英國某家報紙曾舉辦一項高額獎金的有獎征答活動。

題目是:在一個充氣不足的熱氣球上,載著三位關係世界興亡命運的科學家。

第一位是環保專家,他的研究可拯救無數人免於因環境汙染而麵臨死亡的厄運;第二位是核子專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戰爭,使地球免於遭受滅亡的絕境;第三位是糧食專家,他能在不毛之地,運用專業知識成功地種植食物,使幾千萬人脫離饑荒而亡的命運。

此刻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一個人以減輕載重,使其餘的兩人得以存活,請問該丟下哪一位科學家?

問題刊出之後,因為獎金數額龐大,信件如雪片飛來。

在這些信中,每個人皆竭盡所能,甚至天馬行空地闡述他們認為必須丟下哪位科學家的宏觀見解。

最後結果揭曉,巨額獎金的得主是一個小男孩。

“將最胖的那位科學家丟出去。”這就是小男孩的答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從而忽視了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