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交戰
五代時期,戰亂紛爭。
魏州城外,晉王李存勖帶領手下與南梁魏州駐軍劉騰軍交戰幾場,占了些便宜,便覺得南梁軍隊軟弱可欺,愈發猖狂起來了。
這天,李存勖又派部下向魏州城叫罵挑釁:“喂,南梁兵們,不要總當縮頭烏龜啊,有種的出城來,我們再打一仗!”
可是,讓晉兵奇怪的是,任憑他們怎樣辱罵叫戰,魏州城上就是不見一點點聲息,隻能隱隱約約地看到有兵士舉著旌旗來回走動,沒有一個人出城和在城牆上應戰的。
就這樣,晉兵叫罵了幾天,也不見魏州城裏南梁軍有何反應,於是叫罵的心也減了下來。
情況剛開始,晉王李存勖也沒覺出有什麼差錯,他還以為是南梁兵嚇破了膽,不敢出城應戰了。但後來的一切表明事情可能有點不對頭,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心裏一直猶豫不決,於是便派出騎兵去偵察。
“城裏看不見煙火,隻看到士兵的旗子在城牆上移動。”偵察兵很快回來報告說。
“什麼?城裏沒有炊煙?”李存勖感到情況不妙,便派大隊人馬前去探查,可是他省悟得太晚了。
原來,劉騰在魏州屯兵與李存勖對峙的時候,看到晉軍把主力部隊都調到魏州城外,料想他的老巢太原必定空虛,便決定把部隊撤出去偷襲太原。可是公開撤軍勢必引起晉軍懷疑。於是他想出了“金蟬脫殼”之計。劉騰首先讓士兵把毛驢牽到城牆上,訓練它們像衛兵一樣來回走動。毛驢既溫順又聽話,很快就被訓練得達到了要求。
接著,劉騰又讓衛兵用喂馬的草紮成草人,綁在驢背上,又在草人身上插好旌旗。毛驢馱著草人在城牆上來回走個不停,迷惑敵兵。與此同時,劉騰把人馬一個不留地撤走了。
就這樣,李存勖的大本營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劉騰搗毀了,而李存勖對此竟然一無所知。
任何時候,都不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從而放棄戒備。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戒驕戒躁,才是製勝的法寶。
人小鬼大的丞相甘羅
甘羅小的時候就聰慧過人,他的機智故事一直被廣為傳誦。
在他還是一個五歲的孩子時,曾隨秦王一起去看秦國軍隊的演練。當秦王看到操場上密密麻麻的士兵,以及他們身後擺放著的無數兵器後,對文武百官們說如果誰能夠在自己擊掌十次的時間裏查出到底是士兵多還是武器多, 那麼他將重重有賞。
所有的大臣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簡直就如天方夜譚一般,而甘羅聽到這個題目後,很快便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對秦王說根本就不用擊掌十次,隻需要三次擊掌的時間便足夠了。
秦王當然不信,可事實證明,甘羅並沒有吹牛,他真的隻在秦王擊掌三次後就給出了自己的正確答案。
那麼,甘羅到底是怎樣做的呢?
其實甘羅的辦法很簡單,他命令所有的士兵必須每個人都在擊掌三次的時間裏拿起一件武器,這樣等到三次擊掌過後,一眼就可以看出到底是士兵多、還是兵器多了。
在甘羅十二歲那年,祖父甘茂因力阻秦王大興土木而招致秦王的不滿,秦王便令其上貢“公雞蛋”來刁難他。
第二天一早,甘羅也隨滿朝文武官員進了金殿。
秦王一見他就問:“你小孩子來做什麼,你爺爺呢?”
“爺爺在家生孩子。”甘羅鎮定地說。
“一派胡言,男人怎麼能生孩子?”秦王拍案斥道。
“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雞怎麼能下蛋呢?”甘羅也不甘示弱地回答道。
秦王一聽恍然大悟,稱讚道:“小小頑童卻有宰相之才!”
秦王的金口玉言使“甘羅十二歲做宰相”的美名傳遍了天下。
當時,戰國七雄爭霸正酣,甘羅便自告奮勇地出使趙國,以拆散燕趙聯盟。趙王一看甘羅為一頑童,驚訝地問: “秦國有那麼多年齡大的人,怎麼會派你出使呢?”
“秦王用人,因才委任,年齡大的人委以大事,年齡小的人委以小事,臣最年幼,所以就來到了趙國。”甘羅自信地回答道。
他唇槍舌劍、力挫群儒,終於博得了趙王的歡心,在他臨行前送給他百金、對璧和五座城池。自此之後,秦王更看重他了。
甘羅年齡雖小,膽量卻不小,他胸懷大誌,足智多謀,不僅受秦王重視,而且深得趙王的歡心。隻要胸懷大誌,有足夠的膽量,你也可以實現自己的最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