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從源頭上做好正確的事情——決策管理 9.決策一定要避免混亂(2 / 2)

巨人大廈的開發是一個個人混亂決策的典型之作,單憑巨人集團的實力,根本無法承接這項浩大的工程。然而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巨人大廈從1994年2月動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競未申請過一分錢銀行貸款,全憑自有資金和賣“樓花”的錢支撐。後來,由於資金不足,巨人大廈未能如期完工,已買“樓花”的人要求退款並賠償,巨人集團無力賠償,這

直接導致了巨人財務危機的爆發。

進入生物工程領域是史玉柱的第二敗筆。對巨人集團來說,生物工程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由於不了解該市場的消費者特性,尤其不熟悉這一新領域的資金運作和營銷策略,巨人集團越陷越深。盡管1994年至1996年,巨人集團在保健品方麵異軍突起,但其整個生物工程卻出現全麵虧損,債權債務相抵淨虧5000萬元。生物工程業務萎縮的重要原因還包括受巨人大廈的拖累。在決定進入房地產和生物工程領域之前,史玉柱曾設想了一個絕妙的財務運作機製:先用開發巨人大廈賣“樓花”的錢投人生物工程,再用生物工程產生的利潤反過來支持巨人大廈。然而,該計劃在實際運作中出現了偏差。由於巨人大廈預算的不斷攀升,史玉柱不能為生物工程注資,反而不斷從生物工程中抽資去支撐巨人大廈。結果巨人大廈一蹶不振,生物工程也白白葬送。

史玉柱的決策混亂,終於導致巨人集團轟然倒地。其決策過程中的司題值得所有管理者反思。一方麵,決策者對決策目的不明確,並且沒有區別重要決策和一般決策,以至於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缺少論證;另一方麵,決策者的主觀因素導致其隨意更改決策方案,狂熱的賺錢熱情替代了冷靜的思考,使決策盲目而混亂。

相似的問題在太陽神集團發展的曆程中也出現過。

太陽神集團成立於1988年。1990年,太陽神的銷售額達到2.4億元,太陽神引入了當時頗為先進的CIS(企業形象識別係統)戰略。大規模的一告和品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催熟了當時還很弱小的中國廣告產業。1992年,太陽神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中國保健飲品行業的一麵旗幟,市場份額占到63%。

1993年,國家宏觀經濟出現過熱局麵。太陽神集團接連上馬了包括房地產、石油、邊貿、酒店業、化妝品、電腦等在內的20多個項目,在全國各地進行大規模的收購和投資活動。短短2年間,太陽神投入到這些項目中的資金高達3.4億元。由於盲目樂觀地估計了經濟形勢,決策者又沒有意識到市場風險,這些投資全部有去無回。

1994年,太陽神產值跌至10億元,到1997年隻有2億多元。但是,太陽神集團仍然在1998年投資經營太陽神足球俱樂部,結果3年又賠了4000多萬元,致使公司的財政狀況迅速惡化,入不敷出。伴隨著太陽神的盲目決策,其多元化之路也逐漸終結。

2002年,太陽神的股票以每股0.072港元的超低價格出售給香港曼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度輝煌的民營企業,麵對劇變的市場環境不能準確定位,決策者又不能認真反思決策中的問題,其失敗不言而喻。

其實,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未必就正確。但是,如果決策者僅僅奢望得到更多雞蛋、更多的籃子,而不仔細反思應該怎樣將雞蛋放到籃子裏去這樣基本的決策問題,那麼失敗就是其注定的命運。

管理就是決策,決策就要謹慎,而且要慎之又慎。大多數民營管理者都將企業視為個人的成就,習慣個人決策,因此格外重視對企業決策權的控製。但企業要做大、做強、做久,就一定需要建立集體決策的機製來規避個人錯誤決策的風險,同時也避免決策混亂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因為管理者個人的能力和視角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