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沒有規劃的企業沒有未來——戰略管理 6.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成長戰略
【德魯克箴言】
“成長”應是一項必要的企業目標。
每一個企業都希望成長。但是德魯克發現,隻有很少部分的企業製定了成長戰略。雖然也有很多企業表麵上是在增長,但隻是得了肥胖病而已。他認為,作為一個企業,必須製定自己的成長戰略,具體工作需要有以下三個步驟:
(1)確知成長目標。
一個企業固然必須擁有與其市場、經濟和技術水平相符的相當規模,而相當的規模才能利用生產資源獲得最優化的產出。但是,如果企業在其市場上的收益僅與成本相抵,那麼不管它是大還是小,都不屬於適合的規模;不管它的規模多大,都不能擁有理想的利潤率。而且,它總是隨著每一次商業周期的變化而遠遠地落在後麵。
所以,有關成長政策要說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我們想要多大的增長”,而應是“我們需要多大的增長,才能使我們不至於收入僅夠支出”。要找到這個答案並不容易。這決定於企業管理層如何確定企業的市場,還決定於企業的產業結構。
一個企業必須知道它的最低限度的增長目標,否則它就談不上有成長政策。
1997年李書福開始造汽車的時候,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被大眾、通用、標致、豐田這樣的跨國巨頭蠶食鯨吞,根本沒有國產自主品牌的立足之地。1991年11月25日,中國碩果僅存的國產轎車——上海轎車宣告停產。在此之前,國人曾經引以為傲的紅旗轎車已經停產。至此,新中國成立後的兩大轎車品牌均告消亡。
李書福不甘心中國汽車市場被外資企業蠶食。1997年,他不顧親友反對,決意投資5億元資金進軍汽車行業,並拋出“汽車不過就是四個輪子加沙發”的瘋話。1996年,李書福改裝兩輛奔馳造車的故事在當地更是引起轟動,甚至有人去問他這兩台改裝車的價格。
李書福要打造一家百年汽車公司,要讓吉利的車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讓外國車走遍全中國。為了實現他的造車夢,他還曾到國家各部門遊說,當某官員曾告訴他“民營企業幹汽車無異於自殺”時,他說,那你就給我一次跳樓的機會吧,由此可見他對自己夢想的執著。
“螞蟻要避免與大象正麵競爭。我可以製造那些大企業認為利潤少、不想製造的產品。”李書福是有策略的,他分析過,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近20年,從夏利到大眾,從廣州標致到別克、雅閣,從低檔到高檔,排量愈造愈高,級別也愈造愈高,價格越來越貴。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需要三四萬元價位的車,因為他們口袋裏隻有那麼多錢,買不起十幾萬元的車。“我的售價也就三四萬元,隻要成本比別人低,質量比別人好,價格比別人低,薄利多銷,我就會有機會。而中國恰恰有這樣一塊市場沒人去開發。”
李書福成竹在胸,一方麵,他認為自己的企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培養起來一大批高級專家、實用型管理人才,他們在控製成本、加速技術進步、提高質量上有著豐富的經驗。現在他造小客車,也是在為3~5年後進入轎車市場積累資金和技術。
李書福認為,汽車製造廠與國內汽車巨頭、國際老牌公司相比,就像剛出生的嬰兒,體內沒有脂肪堆積。那些老牌公司時間長了,體內堆積了厚厚的脂肪,成本就高了。自己的產品質量不比別人差,但價格可以比別人更低,這是自己的優勢。對於這一點他很自信。他深知那些大企業是不願意生產這種利潤極薄的經濟型轎車的。這就為吉利的生產留出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