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格修養決定管理高度——自我管理 2.先管理時間,再管理事業(1 / 2)

第2章 人格修養決定管理高度——自我管理 2.先管理時間,再管理事業

【德魯克箴言】

不能管理時間的人,便什麼也不能管理。

“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不能管理。”這是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一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在書中,他進一步提到:“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時間是一項限製因素,而在生產程序中,最稀有的資源,也是時間。時間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除非嚴加管理,否則就會一事無成。”但遺憾的是,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在審視企業的資源時,往往會對企業所擁有的人、財、物資源細加思量,卻任由自己的時間資源在不經意中被揮霍掉。

其實,隻要有效地運用時間,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而且做得更好,成為出色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運用時間呢?

有研究證明,每個人在一天當中都存在一個可以稱為高效時段的最佳時間。大多數人早上最為清醒,也有些人下午的狀態最好,當然也有人晚上工作效率最高。管理者可以根據不同時間段工作有效程度的大小而安排工作。比如,把最具挑戰性的工作分配到最能勝任的時間裏去完成。

18世紀的一位思想家馬修?亨利說過一句話:“成大事者必起大早。”迪斯尼的老總羅伯特?愛格爾就合理利用清早與深夜的安靜時間進行高效工作,每天4:45起床,到健身房鍛煉,6:00進入辦公室,閱讀各種資料,開始處理用不同顏色標記的各種文件,整理一天確定要回的電話,簽署支票,確定當天的日程,直到7:00舉行一天當中的第一次會議。“我想人們都有自己的生理節奏,”他說,“不過對我來說,早晨是巔峰時刻,那時候比較心平氣和一點。”

珍妮特?瓦格納是紐約市雅詩蘭黛集團公司董事會副主席,他總是喜歡把一些例行公事,如簽署信函、開支票等日常事務安排在一天快要結束、大腦感到疲倦的時候再處理。瓦格納說:“如果我真要解決什麼重要問題,我會選擇周末的專門時間或清早的安靜時間來處理,甚至淩晨3:00可能會是非常有創造力的時間。”

除了為自己找到高效時段,管理者還需要在工作時保持專注度。在某一時期,管理者的目標應該盡可能純粹一些,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自然不會好。設法安排出不受外界幹擾、相對集中在一起的工作時間,是進行時間管理的有效途徑。對電話進行篩選、過濾,將不期的來訪者擋在門外,或者找一個暫時不為人知的工作場所,是非常時期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舉措。

曾國藩曾提出“讀書不二”法則,這是指在讀書的時候,如果東翻西閱,自然會分散一個人的注意力。同樣,管理者在開展某項工作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被別的事情打斷,也會影響工作效率,原因在於:人們在繼續該項工作之前,隻有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進度,理順自己的思維,調整自己的注意力,以便重新進入角色,才能在停頓的地方接著幹下去。而且工作性質越複雜,花費的時間就越多,影響也就越大。

管理者還要合理利用零碎時間。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很會利用一些零碎時間,他在對友人描述自己的寫作生涯時說道:“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原來,歐陽修抓緊在馬上、枕上、廁上這些零碎的時間構思,一旦鋪開紙筆,則能夠做到思如泉湧,文章一氣嗬成,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學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