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格修養決定管理高度——自我管理 1.領導者是暴風雨中的舵手
管理並不是管理別人,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
——彼得?德魯克【德魯克箴言】
危機發生的關頭,就是呼喚領導出現的時刻。
德魯克認為,組織內任何職位的設立都不是擺設,都不是空架子。管理者擁有某個職位,更意味著他同時被賦予了職位相匹配的某些權利和責任。管理者的最大價值就是解決問題,尤其在危急時刻。
香港德隆公司的銷售經理阿江對商品市場判斷失誤,給公司造成了1000萬美元的損失。羞愧的阿江隨即向董事長提出辭職,以示謝罪。
如果你是德隆公司董事長,你會怎麼樣處理這件事?
或許你大度,或許你睿智,但我敢說大多數普通人會火冒三丈,嚴厲指責阿江的過失,並做出開除阿江的決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或許能收到殺一儆百的效果,或許能削弱你心中的忿忿之氣,但這樣做的結局於事無補,因為損失已成定局不能挽回。
德隆公司的董事長謝世龍當著阿江的麵把辭職信一撕兩半,扔進了垃圾箱,並笑著對他說:“你在開什麼玩笑?公司剛剛在你身上花了1000萬美元的培訓費,你不把它掙回來你別想離開公司!”
阿江聞聽此言,很是意外,立即化羞愧為奮發,變壓力為動力,在隨後的一年時間內,為公司創造了遠遠多餘1000萬美元的利潤。
由此可知,在危機時刻更需要領導者站出來,勇敢地帶領組織戰勝危機,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點,而不是大發脾氣,將給企業帶來巨大危機的人訓一頓,或是直接開除。而應鼓舞他,給他彌補錯誤的機會,這才是管理者應有的作為。
香港首富李嘉誠的看法更直接:員工的錯誤就是管理者的錯誤。李嘉誠是一個非常寬厚的商人,十分體諒部下的難處。多年的經商經驗讓他懂得,經營企業並不簡單,犯錯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隻要在工作中出現錯誤,李嘉誠就會帶頭檢討,把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盡量不讓部下陷於失敗的陰影。他常說:“下屬犯錯誤,管理者要承擔主要責任,甚至是全部責任,員工的錯誤就是公司的錯誤,也就是管理者的錯誤。”
李嘉誠的誠懇態度令人敬佩,他能夠勇於承擔責任,沒有找借口推脫的習慣,要從小時候在舅舅家打工說起。
初到香港的李嘉誠,在舅舅家的鍾表公司工作。他非常好強,不願落在別人後麵,做事情總是想如何超越他人。自從加入鍾表公司,李嘉誠非常勤奮,在別人休息時,他在學習如何修理鍾表。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技藝,李嘉誠還專門拜了一個師傅,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請教師傅。師傅覺得李嘉誠非常聰明,而且如此好學,很願意教他。
有一次,師傅被派到外麵工作,李嘉誠便自作主張地開始自己動手修手表。但由於欠缺經驗,不但沒有修好,反而把手表給弄壞了。李嘉誠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他不但賠不起手表,還有可能丟掉這份工作。
當師傅回來發現李嘉誠把手表弄壞後,卻沒有罵他,隻是輕描淡寫地告訴他下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同時,師傅主動找到李嘉誠的舅舅,解釋說是自己一時疏忽把手表掉在地上,要求給予處分。師傅絕口不提李嘉誠修表的事情,這事使李嘉誠深有感觸。
本來是自己的錯誤,卻讓師傅承擔下來,李嘉誠覺得過意不去,於是就向師傅道謝。結果師傅告訴他:“你要記住,無論以後做什麼工作,作為管理者就應該為自己的下屬承擔責任,部下的錯就是管理者的錯誤,管理者應該負起這個責任。否則,就不配當領導。”
盡管當時的李嘉誠年紀很小,不能完全領會師傅的意思,但這句話卻如同烙印一樣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裏——主動為部下承擔過失的管理者,才是好的管理者。
在出了問題的時候,管理者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逃避、推諉,不但可以穩定軍心,保持士氣,還有助於找到症結,解決問題。即使承擔了一時難以辨明或與自己無關的責任,也不要緊,這樣既可以彰顯品格,凝聚人心,又可以在事情水落石出後,贏得員工的敬重。
不找借口,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管理者,展現的是一種高風亮節與光明磊落的精神,不僅能讓上司器重,更能增加威望,下屬也更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