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迷蒙處,有蓮花開放(1 / 2)

煙雨迷蒙處,有蓮花開放

雨,就那樣下著,星星點點,不急不緩,像極了一場戀愛,纏綿,而浪漫。

幹淨整潔的石板路,像一首舒緩的輕音樂,曲折婉轉,依坡而上。雨水做的衣裳,映出行人若有若無的影子,像個夢。沒有風,樹和草都靜默著,任雨水洗去身上的浮塵,翠玉一般閃著光。傘麵上種滿了雨點,頃刻間生根,發芽,“砰”的一聲,開出霧一樣的花。

小巧玲瓏的石亭寺,依偎著蓮花峰,掩映在綠樹修竹中,淡然,嫻靜。清秀端莊的大門內,石砌的主殿古樸典雅,斑駁的石柱與石梁上,雕刻著紅色的曆代名家楹聯和題詞,那是曆史的呼吸。殿內供奉的諸位菩薩,體態豐盈飽滿,神態自然安祥,隨時都準備傾聽你的訴說。紅瓦朱牆的配殿,簷角的行雲,屋脊上的飛龍,吸天地精華,收草木靈氣,享佛之香火,有了生命般輕盈靈動。屋簷有雨水滴下,是天然的,透明的珍珠串成的門簾,有風吹過,晃晃悠悠,似有叮當聲響起。鍾鼓樓內有石桌石凳,坐下小憩,品著香茗,目光掠過樹間縫隙,豐州各村容顏盡收眼底,那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似乎近在咫尺,又仿佛遠隔天涯。煙雨渺茫處,乳白色的晉江蜿蜒而去,直到天盡頭。

穿寺而過,窄窄的不規則的石台階,在樹與岩石間回旋,像一個充滿智慧的老者,引著你向前去。有梔子花如雪。而相思樹上的每一朵小絨球,都飽含著溫暖的思念,每一片修長的葉子,都飽含著綠色的纏綿。形態各異的巨石上,隨處可見摹崖石刻,不同的書寫風格與內容,讓你感受著不同時代,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最是那《不染心》,讓你的心也跟著澄明清澈,像被雨水洗過,沒有一絲灰塵,如汩汩湧動著的,清冽的泉水,甘甜,溫潤。

通向蓮花峰的路狹窄陡峭,在雨中更是濕滑難行,卻擋不住你那急切的腳步,和一顆向往的心。站在峰頂放眼四望,一片碧波蕩漾開去,遠遠近近的村鎮,如一艘艘巨大的輪船,航行在綠色的海洋裏,平穩,安全,駛向理想中的彼岸。而蓮花峰,是那導航的燈。

在這樣一個飄著細雨的日子裏,靜靜地坐於蓮心,閉眼,深呼吸。綠色的茶香撲麵而來,久久的,縈繞不去。耳邊,傳來蓮花開放的聲音。你忘記了塵世的喧囂。

豐州,桃源,蓮花峰,一個清靜幽雅的所在,有著小家碧玉般的俏模樣。石亭寺,是她善解人意的靈魂。

碧波之上有慈航

十月初,楊梅果早已了無蹤跡,隻有滿眼的綠,在微風裏,像湧著波濤的海。一條彎彎曲曲的林蔭路,是遊船,載著我的渴望和好奇,乘風破浪,駛向雪峰寺。

雪峰寺?是建在常年積雪的高山上吧?通體是雪白的吧?是可以和白雲對話的吧?想象裏,一座雲霧繚繞的寺院,晨鍾暮鼓,映著雪光,莊嚴肅穆,又充滿溫暖。

然而,福建南安康美鎮的楊梅山上是不下雪的。

跟著路,帶著疑惑,穿過由趙樸初先生題著“莊嚴國土”四個字的牌坊式山門,轉過最後一個彎,轉過最後一棵樹,當依山而建,有著層次分明、迂回婉轉的白石欄杆護著的長台階,有著錯落有致的殿堂,有著朱牆紅瓦、鬥拱飛簷的雪峰寺出現在眼前的一刹那,我張大了嘴巴,腦際不由閃過布達拉宮的影像——雖然,雪峰寺遠沒有布達拉宮那麼高大巍峨,獨立蒼穹,但在古木成林,巨石成群,清靜幽深,碧波蕩漾的楊梅山下,她是那麼金碧輝煌,壯觀氣派,攝人心魄。

過停車場,站在大門前的平台上憑欄南望,見草木森森,溪水如玉,遠山如黛,良田屋宇星羅棋布。正如南宋大儒朱熹聯中所言: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闊,江山常在掌中看。緩步徑西側,回龍閣的身影倒映在放生池內,數不清水中有多少生命,在佛的庇護下過著悠然自得的日子。轉過身,目光落在依山而砌的石牆上,牆上有民國丁卯年,中華佛教會會長圓瑛所書的“鬆風水月”四個字,自然流暢的字體,與牆前的蓮池相映成趣。仿佛看見,在夏日的夜晚,如夢如幻的鬆濤聲裏,池內月光如緞,而怒放的蓮花,如淩波仙子般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