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的遺願

時至今日,蘇向陽還記得那間饅頭店,那在北京的日子。那時候,蘇向陽是北漂一族,每天都過著十分匆忙的生活,不但感覺到時間不夠用,還感覺到腦細胞不夠用。那是一個周末的清晨,蘇向陽起了個大早,在清閑的街邊晨跑。那樣子的日子是讓蘇向陽感覺到舒服的。那一天,蘇向陽如同往常一樣,起來跑步。隻是,這一次,他跑了另一條街,那條街,蘇向陽從來沒去過,也正是因為那一次晨練,讓蘇向陽結識到了一位饅頭店的老爺爺。

那個店是個早餐店,也頂多算是,因為沒有招牌,沒有服務員,沒有擺放整齊的桌椅,也沒有五花八門的食品。在一張破舊但幹淨的桌子上,放著一些麵粉,旁邊有一個老者,在那裏辛苦地勞作著。看到這一幕,蘇向陽自然地走了進去,蘇向陽一直不怎麼喜歡吃饅頭,因為蘇向陽是個典型的南方人。而且蘇向陽的生活習慣裏也沒有饅頭,蘇向陽是帶著好奇心走進店子的,他並不想吃什麼饅頭。就在蘇向陽走進店子時,老爺爺慢慢地直起身來說:“年輕人,要點什麼呢?”蘇向陽說:“要碗粉吧。”老爺爺望了眼蘇向陽,一臉愧疚地說:“不好意思年輕人,我們這裏隻有饅頭呢。”就在這時,一個婦女走進來說:“他剛剛就是要饅頭呢,您怎麼可能沒有呢?”蘇向陽感到有些反感,一個素未謀麵的人,有什麼權利決定我吃什麼呢。婦女在說完之後,向蘇向陽使了使眼色,意思是叫他看看牆上。蘇向陽便望了過去,隻見斑駁的牆壁上貼著一張打印的紙,上麵寫著這樣一段話——“請好心的你照顧照顧我爺爺的生意,他老了,要生活,我真心地感謝你。”落款人是他的孫子。蘇向陽不屑道:“喲,還打同情牌?”婦女有些不解,問蘇向陽說:“嗯,你是覺得我寫的這個有什麼不好嗎?如果不好,我可以改呢。”蘇向陽越來越不解,這個婦女又和這個老爺爺啥關係。這時,蘇向陽被迫要的饅頭做好了,老爺爺正準備拿出來,隻見婦女走上前去,將饅頭裝在袋子裏,遞給蘇向陽。蘇向陽接過饅頭,付了錢,婦女又將錢放進了老爺爺的鐵皮盒裏。老爺爺的鐵皮盒裏有一大推七零八碎的零錢。蘇向陽要走了,婦女對老爺爺說了幾句話之後,便趕上了蘇向陽,婦女說:“你好,我是這個胡同小學的老師,你可能剛剛不理解我為何這樣做,那我現在告訴你吧。”蘇向陽反正閑著沒事兒,也就點了點頭。婦女告訴蘇向陽,這個老爺爺有一個孫子,本來和他相依為命的,可是孩子得了癌症,自殺了。在這之前,他們並不算窮,他孫子的父母去世得早,爺孫兩經營著一家早餐店,早餐店生意還可以,可是好景不長,他的孫子得了癌症。他的孫子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所以就將家裏能賣的東西全賣了,都拿去治病了,結果卻是徒勞。後來,他的孫子放棄了治療,但是那時候他們已經窘迫了。孫子在這裏給老爺爺弄了個門麵,本想讓老爺爺回老家養老,可是老家的房子已經賣掉,而在這裏住,又不是城市戶口,得不到低保。

於是,孫子就四處求街坊鄰居,說是幫老爺爺弄了家饅頭店,自己死後請他們幫助幫助老爺爺。街坊鄰居算是看不過去,也都紛紛答應了下來,事情辦妥之後,孫子便去投江自殺了。日複一日,鄰居們都沒有忘記他孫子的話。蘇向陽聽到這裏,覺得自己有些慚愧。

又是一個周末,蘇向陽再次去那個不像早餐店的饅頭店。這次,他要了兩饅頭,認認真真地啃了起來,蘇向陽仔細看了看牆上的紙,紙上用碳水筆寫著,“老爺爺今天好像感冒了,我給老爺爺買了藥,請記得叮囑老爺爺吃”“老爺爺的手腳越來越不好使了,你們能自己去做的就自己做吧”“老爺爺的眼力不好,看到不幹淨的東西在饅頭裏,請諒解”……這些字跡各不相同,顯然來自不同人之手,這會兒,那位女老師又來了,她見蘇向陽正看著牆上的字,便微笑著偷偷地告訴蘇向陽,其實那個打印的字,是我弄上去的,當初老爺爺問我是啥,我就說是店裏的規矩,因為老爺爺不識字,他也就這樣信了。

看到這裏,蘇向陽忽然覺得這條街的人都是天使,或者說,都是比天使更好的人。蘇向陽再一次認認真真地看了小店,他發現這店子裏不再簡陋粗糙,相反,這裏麵充滿了滿滿的愛,這種愛,正散發著迷人的清香,就如蘇向陽手裏的饅頭一樣。

如果大部分都能養成一個好習慣,那麼就會感染周圍的人,漸漸地每一個人都能有一個好習慣。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同情憐惜別人,每一個人都做一點善事,溫暖就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