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6.抱怨不如改變
愛抱怨是影響人生的通病之一,抱怨的人並不是不善良,但是絕對不受歡迎。可以這樣說——當今世界,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出身的寒微,抱怨人際關係難處,抱怨自己賺錢少,怨天怨地、怨社會,抱怨冷,抱怨熱,怨刮風,怨下雨等。
生活中偶爾抱怨一次,還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不可,但是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這就不是聰明的人了。人活於世,挫折失敗不可避免,抱怨隻會磨滅你的鬥誌。所以,積極地直麵人生,迎接挑戰,你的人生才會絢麗多彩。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曾發起了一項“不抱怨”活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隻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覺得很難嗎?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麵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這個不抱怨活動告訴我們:麵對生活的不如意,麵對世界上無數讓我們生氣、抱怨的事情,我們要用一顆積極的心,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來麵對。生活中,當一件事發生時,我們不必急著去問這件事到底是如何,而要先知道自己對這件事的感覺如何。無論遭遇什麼樣的逆境,都要先停下來,讓自己喘一口氣,想一想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有句話說:“上帝散布給人間的苦難與月光一樣的均等。”是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活得容易,更沒有一個人可以整日被鮮花和掌聲所包圍。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不要再抱怨自己時運不濟,也不要再抱怨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不公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佛陀為了消除人間的疾苦,就從人間選了100個自認為最痛苦的人,讓他們把各自的痛苦寫在紙上。寫完後,佛陀說:“現在,把你們手裏的紙條相互交換一下。”這100個人交換過手裏的紙條後,又都爭著從別人手裏搶回自己寫的。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痛苦、別人的快樂,卻不知別人內心深處的痛苦,所以都認為自己是不幸的,這實際上是一種片麵的思想。當我們真正了解了別人的痛苦之後,也許就會覺得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苦,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善待人生,所以有的人快樂,有的人痛苦。而快樂是一種美好,痛苦是一種收獲。
一個殘疾人去天堂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沒有給他一個健全的身體。上帝給這位殘疾人介紹了一個朋友,這個人剛死去不久,才升入天堂,他對殘疾人說:“珍惜吧!至少你還活著。” 一位官場失意的人來到天堂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沒有讓他得到功名利祿。上帝就將殘疾人介紹給他,殘疾人對他說:“珍惜吧!至少你還健康。”
一個年輕人也來找上帝,抱怨上帝沒有讓他事業有成,上帝就把那位官場失意的人介紹給他,那人對年輕人說:“珍惜吧!至少你還年輕。”其實,上蒼在給了我們生命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一樣的天空,一樣的陽光,一樣的雨露,一樣的土壤。我們無論行走在陽光地帶,還是跋涉在沼澤泥潭,都不要抱怨什麼,而要堅定地走過去,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迎接幸福的到來。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一件事情,一個人就能令我們長時間地煩惱,使我們沉浸於懊惱和悲傷中不能自拔。特別是當那個令我們煩惱的人還是一個不會體諒別人,不懂得領情,不會自省的人的時候,情況就會更加糟糕。
有一則古老的寓言,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有一個年輕的農夫,劃著小船,給另一個村子的居民運送自家的農產品。那天的天氣酷熱難耐,農夫汗流浹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劃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運送任務,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農夫發現,前麵另外一隻小船,沿河而下,迎麵向自己快速駛來。眼見兩隻船就要撞上了,但那隻船並沒有絲毫避讓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農夫的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