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鬆開手,你可以擁有得更多 人比人沒活頭,驢比騾子沒馱頭
有一隻蝸牛對一隻青蛙很不友好,青蛙很奇怪,忍不住問蝸牛說:“蝸牛先生,我是不是哪裏得罪了你,所以你這麼討厭我。”
蝸牛說:“你們有4條腳可以跳來跳去,行動得很快,而我卻必須背著沉重的殼,貼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所以心裏有些不平衡,心裏很不是滋味。”
青蛙歎了口氣,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你看見的是我們快樂的一麵,可是你沒看見我們的痛苦。”話音未落,一隻老鷹飛過來,蝸牛迅速地將身體躲進了殼裏,青蛙沒有地方躲,被一口吃掉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總是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這樣比較的結果一目了然。即使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如果發現自己還是不如別人,那心裏的鬱悶之情會更盛。而如果是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相比,一旦有優勢,就會沾沾自喜、誌得意滿,隨之而來的就是因驕傲而栽跟頭,於是生氣、憤怒、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不服氣接踵而來。
這就是一些人怨氣衝天、身陷憂鬱的原因所在。並不是自己真的不如別人,而完全是攀比心理在作祟。
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征,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麵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誇大,虛榮動機增強,甚至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和行為。
大學生小韓從小表現優秀,可大學宿舍的小張樣樣都比她強,於是大學4年她都暗暗跟小張較勁。大四的時候,小張被保送去了北大讀研,而小韓隻得到本校保研資格。小韓不服氣,最後放棄了保研,選擇報考北大,這就是典型的攀比心理。
小韓的這種攀比心理屬於正性攀比,就是一種正麵的積極的比較,是在理性意識驅使下的正當競爭,往往能夠引發個體積極的競爭欲望,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還有一種是負性攀比,就是那些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負性攀比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隻是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對人對己都很不利。身陷憂鬱者多數是負性攀比的結果。
“紅眼病”就是典型的負性攀比。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甚至是走向了極端。房子、車子、票子,成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於是,當看到別人已經提前自己很多年就擁有了自己夢想得到的東西時,自己心理的平衡就被徹底打破,由嫉妒轉化成嫉恨、怨恨,進而轉變成一種心理障礙。
其實,很多時候,這樣的人看到的隻是表麵現象,別人背後的辛酸和付出是他們看不到的,所以,他們拿別人的風光來做參照物,比較自己平淡的生活,就比較出了鬱悶。
攀比心理也是人們浮躁心態產生的直接原因。通過攀比,人們對社會生存環境感到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使人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險,稍有“誘惑”就會盲從。而由此導致的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隨波逐流、盲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