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的生活都很別扭,但他們還在忍痛堅持。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第歐根尼曾經說過:“所有的人都應當自然地生活。所謂自然的就是正常的而不可能是罪惡的或可恥的。拋開那些造作虛偽的習俗,擺脫那些繁文縟節和奢侈享受,隻有這樣,你才能過自由的生活。富有的人認為他占有寬敞的房子、華貴的衣服,還有馬匹、仆人和銀行存款,這些是他快樂的源泉,其實並非如此。他依賴它們,他得為這些東西操心,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耗費在這上麵,它們支配著他,他是它們的奴隸。為了攫取這些虛假浮華的東西,他出賣了自己的獨立性——這唯一真實長久的東西。”這一席話一語中的地道出了“簡單更容易快樂”的道理。
對現代社會很多的窮忙族來說,這樣的話是醍醐灌頂的,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忙碌真的該“精簡”了。恰當的“忙碌”能豐富人們的生活,讓人處於健康的積極狀態,但是過度的、無意義的、心不甘情不願的忙碌則會讓人們的生活陷入緊張、憂慮,為忙碌而忙碌的怪圈之中。這些忙碌中真正能讓人們開心的事所占的比例非常非常小。拿女人來說,女人特有的“怕跟不上潮流,被時代OUT出局”的悲觀心理讓她們的生活多了許多擔憂和失落,反而影響到了她們原本快樂的生活。
近年來,“簡單生活”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新追求,其實也是內心最真實的呼喚。簡單生活並不意味著清苦與貧困。它是人們深思熟慮後選擇的生活,是一種表現真實自我的生活,是一種豐富、健康、平凡、和諧、悠閑的生活;是一種讓自然沐浴身心、在靜與動之間尋求平衡的生活;是一種無私、無畏、超凡脫俗的崇高生活。
簡單生活的最主要特征是悠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被太多的物欲驅使著——大房子、好汽車、盡可能多的金錢、出人頭地的子女……隨波逐流使得我們精疲力竭,太多的追求使得我們失去心靈的自由。隻是,我們真的需要這些嗎,還是逞強好勝?
簡單不是簡陋,也不是單調,它是一種類似於孔子當年在與弟子們漫談人生理想時,非常渴望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生活方式。
有位作家曾這樣感歎說:“生活大概隻有走過的人才知道,所有崇高、偉大、複雜、多變,落定之後無他,好好過日子而已。在有限的生命裏,我們疲於奔命地去吃、穿、玩和享受,也許是該從複雜退回簡單的時候了!”
是的,是時候了。回歸簡單生活,就像人們栽樹、種花,精心培養,施肥澆水,為的是讓樹茁壯成長,讓花枝繁葉茂。但是等樹和花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需要給它們修枝剪葉,這樣它們才能生長得更好。人的生活也是一樣,剔除那些附著在生活本身的枝枝葉葉,還原生活的本真,人們才能真切地體會到生活的意義,這樣的人生才是純粹的。可以試著從這幾個方麵去做:
1. 順其自然。
2. 率性而為。
3. 保證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4. 拋棄繁瑣的講究。
5. 對頻繁的、沒有必要的交際說“不”。
6. 對自身、對環境保持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