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一枚碩大的“圓桶”炸彈快速旋轉著砸向水麵,躍過一道道防雷網向大壩衝去,準確無誤地擊中了莫勒水庫水壩的要害,“轟”的一聲巨響,巨龍似的大壩被攔腰炸開,億萬噸的洪流咆哮著衝出水庫,魯爾地區瞬間就變成了一片汪洋。
被炸開的莫勒水庫水壩
與此同時,第二波、第三波轟炸機也開始轟炸另外兩個目標。埃德大壩被炸出一個缺口,僅僅在幾分鍾之內,附近的小鎮和軍用機場就淹沒在了水中,這一次,吉布森真的是在轟炸中建立了功勳,為此,他後來得到了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空軍僅有32人獲得這種榮譽,而生前榮獲的僅有7人,吉布森便是其中之一。當時,他僅25歲。
“高腳杯”炸沉“提爾皮茲”
“懲罰”行動沉重打擊了德國法西斯的囂張氣焰,而英國皇家空軍第617轟炸機中隊也一舉成名。這時英國海軍又開始請求617中隊幫助,原來自從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被擊沉後,它的姐妹艦“提爾皮茲”號最近又駛入了挪威北部。當時,這是德國海軍剩下的唯一一艘大型戰列艦,而它也嚴重威脅著英國海上生命線的安全。
英國海軍早就想幹掉“提爾皮茲”號,但是試過幾次都沒有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在它的甲板下麵還裝有150米長的裝甲帶,裝甲硬化層的厚度達到了203毫米,保護著彈藥庫、主機艙、主鍋爐艙等要害部門。曾經英國海軍用720公斤的航彈重創其外部裝甲設施,但是“提爾皮茲”號厚達317毫米的裝甲板居然再一次經受住了考驗。
後來,為了能夠一舉炸穿“提爾皮茲”號戰列艦的裝甲防護層,“蘭開斯特”轟炸機準備對其使用一種新式的重型航空炸彈。這種炸彈的形狀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喝酒的高腳酒杯,為此英國人也給它起了一個很逼真的名字——“高腳杯”炸彈。
1944年11月12日,第一批“蘭開斯特”轟炸機終於出發了,每架“蘭開斯特”的機腹下都露著半個“高腳杯”。為了迷惑敵人,轟炸機群並沒有進行編隊飛行,而是單機飛越挪威海岸,讓敵人以為是偵察飛機例行偵查的假象。在飛機群集結之後,組成了4個編隊,在3270~5000米的高度飛向了“提爾皮茲”號戰列艦的藏身之地。
當轟炸機群距離“提爾皮茲”號大型戰列艦75海裏的時候,“提爾皮茲”號上的雷達就發現了轟炸機群。艦長一麵向基地進行求援,一麵釋放煙霧,並且還命令艦上防空炮全部朝著轟炸機開火,一條條火舌奔向“蘭開斯特”轟炸機群。
英國轟炸機冒著凶猛的炮火,撲向“提爾皮茲”號。第一架“蘭開斯特”投下的第一枚“高腳杯”炸彈在水中爆炸,激起的衝天水柱重重地砸向“提爾皮茲”號。
第二架轟炸機投下的“高腳杯”炸彈一下子就鑽到了“提爾皮茲”號的前主炮炮塔。隨著一聲悶雷般的巨響,幾十噸重的前主炮塔立刻就被炸飛了。而在幾分鍾之後,又一架轟炸機投下的“高腳杯”炸彈擊穿了左舷鍋爐艙上部的裝甲板,居然一下子炸出了一個直徑14米的大洞。“提爾皮茲”戰列艦的左舷主鍋爐艙和主機艙立刻進水,艦體也迅速左傾。緊接著,一枚“高腳杯”炸彈再次擊中了戰艦左舷,這一次海水更是大量湧入,9時52分,德軍的最後一艘大型戰列艦“提爾皮茲”號大型沉入海底。
◇知識拓展◇
英國“蘭開斯特”轟炸機
二戰時期英國空軍的四引擎“曼徹斯特”III型,原型機於1940年1月9日首飛,第一次飛行就表現出了良好的飛行品質和可靠性。隨後,新機型又安裝了更大功率的“梅林”發動機,機首、機尾、背部和機腹都安裝了炮塔,增大了載油量,配置了自動充氣救生筏等裝備,並於1940年10月31日進行了試飛。
由於新機型與最早的雙引擎型號區別很大,所以有必要重新命名,因而“蘭開斯特”轟炸機就此誕生了。
當時由於它的優異性能,很多工廠都開始生產“蘭開斯特”轟炸機,使它的最終產量達到了7734架。第一個裝備“蘭開斯特”轟炸機的是第 44(羅德西亞)轟炸機中隊,該中隊於1940年底接收了第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