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醫治你的“借口症”(1 / 2)

趕快醫治你的“借口症”

借口,是扼殺成功的殺手,是一個人獲取成功的致命傷。

如果你細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不成功的人都不幸染有一種奇怪的病症——“借口症”。而且,每個失敗者的“借口症”病情都相當嚴重。他們往往不假思索,就能編出一籮筐的借口,為自己的不成功做辯解。另外,大部分的“普通人”也都或多或少有那麼一點“借口”症狀。

倘若你審視成功者的成功曆程,相信你會發現:所有平庸者所用的借口,成功者都可以用,但都沒有用。

相信你從來沒有看到或聽到任何成功的商人、推銷商或其他行業的成功人士,喋喋不休地把那些堂而皇之的“借口”羅列在自己的“大業”之上。比如,羅斯福可以以下肢癱瘓、杜魯門可以以“沒有大學文憑”作為借口,肯尼迪可以說“我太年輕不能當總統”,約翰遜和艾森豪威爾可以以心髒病謙讓……

多麼好的借口呀!他們為什麼不用呢?因為,他們深知“借口症”的危害。

一個人一旦患上“借口症”,就會感覺自己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很難再有卷土重來的勇氣和信心。

“借口症”一如其他的疾病,若不能得到及時、妥善的治療,病情就會惡化。借口症的病情通常有一定的發展規律:“我做的沒有預期的好,我要找什麼樣的借口來挽回麵子呢?讓我想一想,身體不好?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年齡太大或太年輕?運氣欠佳?家庭影響?……”

一旦你從中找到一個“好”借口,使你的失敗說得過去,你就抓住不放,然後把自己沒能更上一層樓的全部責任,盡數推到“借口”身上。

這也是“借口症”對一個拚搏者最大的危害,它是人們心目中一條無限寬廣的“後退之路”!有了這條退路,你也就很難全身心地去拚搏、努力了。

每次你想到去找借口,借口就會在無形之中嵌入你的潛意識中。

你在尋找借口的最初,也許會因良心尚存,還知道自己的這些借口,多少含有“自欺”與“欺人”的成分。可是,重複的次數多了,你的良心也就變得麻木不仁,你也就愈相信借口所說的原因,就是自己不能成功的真正原因。

多麼可怕的借口!多麼可憐的想法!

喬克患有輕微的糖尿病,怕受涼,他總把自己裹得跟什麼似的,怕被傳染感冒,別人稍微抽一下鼻子,他就躲得遠遠的;怕操勞過度,不到40歲的他,幾乎什麼都不做。大部分的時間精力,他都花在擔心有什麼事會發生上。看著身邊的人都取得這樣那樣的成績,他總是把“身體不好”當作自己不能成事、不敢負責、無法賺錢、沒有成功的借口。

難道一個人一旦“身體不好”就不可能成功?當然不是,隻要不把它當作失敗的“借口”就可以了。所以,喬克的問題不在糖尿病,而是“健康”借口症,“健康借口症”使喬克成了個廢物。

一位高爾夫好手在車禍中不幸斷了一隻手,然而僅一年之後,他又成為了高爾夫球場上的佼佼者。

他說:“我的成功經驗是,一隻手而有正確觀念的人,絕對勝過兩隻手卻存有錯誤觀念的人。”

多麼精辟、準確的論述!

如果你正企圖以“健康不佳”為借口,停滯不前,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多想一想這位高爾夫好手的話,它不但適用於高爾夫球場,也適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麵。

預防健康借口症,主要有三種原則:

1.拒談你的健康

談論欠佳的身體就好比在野草上施肥。成功的人都不輕易提他們的健康問題,談論它你隻會贏得他人的同情,但決得不到他人的尊敬與忠誠。

2.不必太擔心你的健康

健康真的不會因為你過度擔心而變好,相反你的健康真的會因為你經常的過度擔心和謹小慎微而惡化。當然每個人卻應當定期去醫院做必要的檢查。如果確實感到不舒服的話,可以暫時免談工作,好好休息幾天。

3.為擁有健康而心存感激

不要抱怨“不舒服”,應為現在擁有的健康而感欣慰。

現實中,與“健康借口症”相似的是,有9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才智借口症”,認為“成功需要才智”,而自己卻才智不足。為此,他們常會自貶身價,把自己錯失良機歸因於“需要才智,而我卻不夠聰明”。

這實在是大錯特錯。

一個人的天賦才能雖然無法改變,但可以改變應用才智的態度。

也許,你常聽人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這隻說對了一半。知識是一種潛在力量,唯有在應用得當時,才能發揮它的巨大力量。

而“才智借口症”的症結所在,就是對知識認識不清。不知道對於成功而言,自己有多聰明並不重要,才智的運用遠比他擁有的才智更重要。結果,反讓自己的“才智”扯了後腿。

羅伊斯有個相識多年的天才朋友,他的聰明才智是大家公認的,可是他雖然天資好,卻是羅伊斯見過的最不得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