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試一下同種療法——體驗另一種感受!(1 / 1)

嚐試一下同種療法——體驗另一種感受!

嚐試一下同種療法“同種療法”是從古希臘文翻譯而來的,即“類似的”或“相似的”之意“homoios”和“痛苦”之意的“pathos”結合而成“Homeopath”、“類似的痛苦”的含義。強調“以毒攻毒”的學說。它是依循著同種物質可造成病態,但又有治療此病態效果的原理發展的。它有兩種含義,一是“相似性”,二是“極少量性”。比如因服用大劑量的藥物或者食物而產生症狀,采用極少量的含有相同物質的藥物或食物,可緩解或解除此症狀。舉例而言,因前一天晚上喝多了高粱酒,酒精毒過剩,痛苦難忍,次日要想解此酒精毒,可以把高粱酒一兩滴稀釋於礦泉水中並飲下,可立即得到緩解,並達到解酒的目的;另一例:當人們患病毒性感冒時會出現流淚、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而當人們吃了較辣的大蒜或大蔥時也會出現流淚、流鼻涕、打噴嚏等現象,那麼按同種療法的原理,可以服用大蒜或大蔥來預防或治療感冒症狀,這是眾人皆知的常識了。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人類已經談論到這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了。然而一直到200年前,德國的醫生兼化學家沙繆爾?哈尼曼才終於將同種療法的概念和原理係統地編輯成書,而這本名為《理論與實際》的書,如今仍是醫師和營養師們的必讀寶典。哈尼曼發揮自己的智慧,通過不斷的實驗和累積的經驗而得出了結論。他原本也是傳統的醫師,但發現了傳統醫學各種各樣的破壞性的療法和副作用之弊病,便倡導出了較為溫和的治療方法。他曾拿自身當實驗品做過試驗,服用少量樹皮藥劑,發覺自己的心跳加快、想睡覺,而手腳變得冰冷。當他反複服用這些藥劑時,便發生這種現象,而且持續大約2~3小時。當停止服藥時,這些症狀會消失,而他也會逐漸複原。如此,哈尼曼做了很長時間的多種試驗,證明了每一種藥物裏都會有潛在的典型症狀。當把某種藥物使用於健康人體上而產生的典型症狀和病情特征相吻合時,就能達到同類化的效果,而且也能有效地進行治療。哈尼曼在一生中成功地以科學的方法研究證實了百餘種的“同種療法”藥物,至今被人們所采納使用。“同種療法”藥液製劑特征是用稀釋的方法,在充分的震蕩稀釋液的過程中,將藥性釋放出來,而且可以避免藥物的中毒性和高醫療費用的資源。具體操作方法:用一單位原始物質以一百單位的水或酒精加以稀釋,所得的稀釋液稱為IC;以此一單位稀釋液加上一百單位的水或酒精,再加以稀釋,而如果將原始物質和溶液的比例變為1∶10000則稱為2C;第三次稀釋後比例為1∶1000000,則稱為3C,以此類推。C是代表100的基準符號,而M是代表1000的基準符號。例如:4C就是表示所獲得的藥效是由一單位原物質和一百單位的水或酒精相混合,經過4次稀釋而得來的,所以是第四百級藥效,而10M也就是第一萬級藥效。通常在“同種療法”中采用的藥效級數不超過10M。根據臨床療效經驗所得較低級數6C或30C是較理想的指數。如此稀釋至低濃度的藥劑,在現代醫學的實驗室中檢測不出原始物質成分了。但“同種療法”的專家們主張也許會沒有藥理作用,但畢竟會有生物學的效能,特別是有著強化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實驗結果表明,人體內有對極微量的藥物能夠產生效應的“生物體能量”物質。

眾所周知,我們目前采用的預防疫苗就是很好的證明。雖然,使用了微量的“疫苗”,但其在體內引起的生物能量反應是極其強大有效的。如麻風病、水痘、乙肝等疫苗不就是這一類嗎?同種療法中采用的藥物大部分是從花類、根類、果實類、野菜、種子等各種各樣的天然植物及食物中提取的製劑。而且是稀釋至極其低濃度的程度後方可使用。同種療法的專家們認為,患者的症狀不是某種疾病的特有症狀而是患者本身所特有的症狀。因此,這種症狀的發生可能是因為有消極的想法,或者是因為貪婪、忌妒、恐懼、過度氣憤及憎恨等不適當的情緒反應所造成的;或者是因為所處的生活環境的改變、飲食習慣的變化,家庭與社會的影響,皆可會導致疾病的症狀。所謂同種療法就是本著提高人體的自然免疫力,以達到複原的狀態,而適應各種內環境與外環境的調整過程。量子醫學中所采納的診斷與治療中方法幾乎都是同種療法的方法。因而,不愧為主宰21世紀的為人類健康起到“防衛兵”作用的第三醫學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