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自私——是一種生活態度!(1 / 2)

適當的自私——是一種生活態度!

適當的自私適當的自私是一種樂觀的哲學,因為它相信人終究是正直而可敬的。我們心中都有善惡之念,因此人的社會企圖控製惡念,當然是合理的。不過生命的絕大部分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你把人設想成最壞的,而且也表現出來的話,他們往往也會證明你是對的。如果我們設計製度的原則基於人是不能信任的話,那麼那些人也不必費事博取信任了。反過來看,如果你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夠也可以信賴的話,他們也常常如你所願。

被譽為當代英國管理哲學大師的韓第在他《超越資本主義的饑渴精神——當今世界中追求的目標》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念——適當的自私。在他這本跨世紀的創作裏,並非要告訴我們一番人生的大道理,而是點點滴滴地記錄著他本人自我追尋、發現與突破的珍貴體驗,亦非要提供大家一本全新的企業管理指南,而是明明白白的詮釋他一生中在工作、生活與生命的深刻曆練。經過他的自我體驗與曆練,他發現唯有在拋棄小我的時候,才最能滿足自我,韓第將這種自我尋找與超越直到盡可能發揮自我責任的整體過程,其中他所領悟到的哲學稱為適當的自私。針對在世紀末個人與組織所麵臨的困擾、迷失與瓶頸,透過他對現代文明社會細致且敏銳的觀察,作者韓第帶領著讀者們進行了一次又深又廣的探索之旅,在這個真實情境的尋尋覓覓中,韓第讓讀者們走過了三個階段的心靈旅程,而每一段的旅程裏,又十分自然地讓大家感受到,他那一盞又一盞充滿著溫暖又智能的燈火。書中的第一段旅程名叫“資本主義的隱憂”,他的目的並不是要我們激情地去否定與批判資本主義,而是我們能夠空出一個反省的空間,冷靜地分辨出現階段的資本主義,充其量隻是滿足了人類對民生物質必然需求的小渴望。而透過這種撥雲見日的破解力量,進一步加速浮現出早已存在人類內心深處裏,那一份追求生命存在意義的“大渴望”。第二段旅程則叫“追尋自己的人生”,他讓我們清楚地看見,自己正身處在一個向宿命低頭的監牢裏,成為製度的奴隸。又親切地指引著我們應如何跨越這個無形的門欄,應如何把自己的角色轉換為製度的主人,並主動去發現自己潛在的天分與信念,直到可以自由自在地完全發揮自我,而人生就在追尋這顆“白色的小石頭”,也就是能圓滿完成自我的那份大渴望。

最後一段旅程的稱謂是“邁向可敬的社會”,他舉證出那些少數已活存百年,能與曆史洪流同步漂浮又未曾湮滅的組織生命,以提醒所有企業、教育與政府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如果能夠凝聚共識,確實掌握到組織核心的價值與存在的理由,又能夠時常改變組織所做的事與做事的方式,才有機會不斷地挖掘出讓組織永續發展的白色石頭,而這些白石所累積出來的力量,才有可能推動那份邁向可敬社會的世紀大渴望。在這一趟深切又廣博的旅程中,作者韓第用他勇敢又熱情的語調,重整出一套簡明扼要的哲學思想,讓市場、人生與組織都能在一份“美好的感覺”中平衡發展,而他也為這些“美好的感覺”描繪出一幀幀真實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