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感恩——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心態!
學會感恩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西方國家的感恩節,這一天,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感謝上蒼一年裏對自己的恩賜和惠顧。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父母的養育、朋友的幫助、兄弟的關心,乃至於大自然所給予的一切,都要心懷感恩之情。這是對有恩於自己的人和事而言。反之對待傷害自己的人、欺騙自己的人和遺棄自己的人,也要心懷感激。因為傷害你的人磨煉了你的意誌;欺騙你的人增進了你的見識;遺棄你的人教導了你應自立。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寬,他的快樂天地就有多廣。
一獵人上山打獵,見一頭狼臥在山坳裏,當他舉起獵槍瞄向狼的時候,狼站起來沒跑卻又臥在那裏,獵人不明白近前一看,發現是隻懷孕的母狼,而且顯得有些可憐,狼看著獵人像是在乞求獵人饒它不死。原來這隻狼一條腿折了。獵人心軟了下來,不但沒有殺它,還將它的折腿進行了敷藥包紮。冬天到了,一場大雪封住了家門,一連好多天無法上山打獵。一天夜裏,獵人聽到自家靠山跟的後院裏,撲通撲通地,像是有人往院裏扔東西。第二天獵人開門一看,院裏扔了幾隻野兔和山雞。以後每逢下大雪不能出山的時候,都是這樣。原來是狼在報恩。人是感情動物,感恩之心是人的自然屬性。
在我國,常常借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等來訓誡後人:要從小學會感恩。美國曾經有這樣一則傳說,一個村子裏,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吃飯,母親端上來的卻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母親說:“我給你們做了一輩子的飯,你們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感謝的話,稱讚一下飯菜好吃,這和吃稻草有什麼區別!”生活中,我們有時習慣於把自己想成受害者,以至於心理不平衡,進而生發出一係列的抱怨。抱怨老天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貧困,抱怨工作的勞累,抱怨父母的不理解,抱怨朋友的不真誠……隨著一聲聲的抱怨,我們的心情會越來越壞,也會把周圍的氣氛搞得越來越糟。沒有人喜歡整天製造不愉快氣氛的人。其實,幸福與不幸,有時隻是自己的一種感覺。如果你所擁有的一切在別人看來是值得羨慕的,而你卻總是不滿足,那麼你就把幸運的自己變得不幸了;反之,你或許在別人眼裏是值得同情的,但你並不認為自己不幸,而是用微笑麵對生活,於是你把原本不幸的自己變成了幸福的。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試著用感恩的心態麵對生活呢?
有兩個行走在沙漠的商人,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耐的時候,一個趕駱駝的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半瓷碗水。兩個人麵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體的饑渴,怨恨之下竟把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饑渴,但他卻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恩,並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不要總是抱怨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少,我們要對父母感恩。是父母賜予我們生命,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照顧我們的生活,教導我們如何做人,還要為不懂事的我們牽腸掛肚。等到父母兩鬢斑白時,依然會清晰的記得我們綻放的第一朵微笑,記得我們邁出的第一步路,記起我們喊出的第一個字,記起我們人生路上的每一點每一滴。麵對父母的愛,在華美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作為兒女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對父母感恩呢?不要總是抱怨朋友、同事對我們的幫助不夠,我們要對他們感恩。高興的時候。跟朋友分享,我們會獲得雙倍的快樂;苦惱時向朋友訴說,我們會減輕一半的痛苦。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不要總是把希望寄托到朋友的身上,抱怨朋友做得不夠,要學會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記住一句話:在這個世界,沒有誰有義務非得幫助我們。所以,失意時,來自朋友的一句關愛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我們都應該心懷感激。不要總抱怨老天對我們不公,人生的天平一邊是付出,一邊是收獲。我們得到的機遇少,那是因為我們的自己沒有去創造機遇,或者機遇來臨時沒有好好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