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抬得起頭,昂首闊步邁向輝煌 逆境中要自救(1 / 2)

下篇:抬得起頭,昂首闊步邁向輝煌 逆境中要自救

人若處於逆境,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誰都難免陷入各種危機中。而要擺脫這種困境,外因有時的確是一個充分的條件,但內因才是起主導作用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要學會自己拯救自己。

自然界的任何生物無一不在遵循著“自救”法則,來看看這樣一頭驢子的故事:

某天,農夫的一頭驢子因為光顧著在路上玩耍,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裏。這井又深又暗,農夫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辦法,費盡周折地折騰半天,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裏痛苦地哀嚎著。最後,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很老了,救不救意義也不大,倒不如把這口井填埋起來,免得讓驢子長時間的受苦。

於是,農夫便請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大家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裏。

當這頭驢子察覺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聲更大了,像是一種憤怒的反抗,後來聽著又很淒慘。但出人意料的是,沒多久井底下就安靜下來。農夫好奇地往井底探頭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驢子正踩在不斷鏟進來的土上,離井口已經不遠了。

原來,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不得不讓人稱歎——它迅速地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麵。就這樣,驢子將眾人鏟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部都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

很快,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跑開了。

所有人都放棄去營救那頭驢子,並趁勢毀滅。隻有當驢子甩掉悲觀與消極,明白隻有依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時候,命運才有可能在山窮水盡之際,給它絕處逢生的驚喜。那麼,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對於自我拯救的認識和理解,也不應遜於動物的求生本能吧?

其實在我們人類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枯井”,我們很難避免掉到枯井中。當泥土無情地撲麵而來,與其悲慘地嚎叫,抱怨命運的不公或是渴望他人的憐憫和幫助,不如像故事中的這頭驢子一樣,學會自救,將泥土抖掉,踩在腳下,從而走出人生的枯竭之境。

拿破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去郊外打獵。突然,他聽見不遠處有人喊救命,便快步走到河邊,看見有一個男子在水中掙紮。

這河並不寬。拿破侖不但沒有跳下河去救人的意思,反而端起獵槍,對準落水者,大聲喊道:“你若再不自己遊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裏!”

那人見求救無望,反而更添一層危險,便隻好奮力自救,終於遊到了岸邊。

身邊的隨從臉色不禁有些難看,小聲嘟囔著:“這也太殘忍了!連一點愛心都沒有。”

拿破侖還是聽到了,但卻心平氣和地對隨從說:“我之所拿槍逼迫讓他自己遊上岸來,是想告訴他,自己的生命本就應該自己負責,唯有在逆境中懂得自救的人以後才能昂首挺胸地走過人生之河。”

就像《魯賓遜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曆險記》中的主人公,都是在身陷絕境的情況下,還能冷靜下來自己尋找“出口”,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