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抬得起頭,昂首闊步邁向輝煌 超越痛苦就能成就自己(1 / 2)

下篇:抬得起頭,昂首闊步邁向輝煌 超越痛苦就能成就自己

人需要經曆痛苦與折磨才能真正成熟起來,隻有超越了痛苦,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如果痛苦就超越痛苦,那對岸有彩虹般的幸福等待著”。這是日本電視連續劇《一公升的眼淚》裏主人公亞也說的話。這部電視劇改編自一本同名日記小說,它的作者是一位生於1962、逝於1988年的日本女孩,叫木藤亞也。

電視劇中,主人公池內亞也在滿懷憧憬的15歲時,患上了突如其來的絕症。但她明知道自己沒有希望,也還鼓勵身邊的人不要放棄。她說:“如果痛苦就超越痛苦,那對岸有彩虹般的幸福等待著;不要焦急,不要貪心,不要放棄,因為大家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都好,我想要對他人有幫助……”這是池內亞也的內心獨白;“就算跌倒,也正好仰望一下天空”,這就是不斷鼓勵自己並感召他人超越痛苦的亞也。

真實生活中的木藤亞也,14歲就患上了不治之症“脊髓小腦變性症”,身體機能逐漸開始衰退,直到18歲時才被家人告知真相。可她依舊開朗樂觀,用堅強和勇敢的心去接受並超越生命的痛苦。在她24歲、也就是她去世的前一年,亞也的母親將女兒記錄著自己堅強而又短暫的人生日記《一公升的眼淚》整理並正式出書成冊。電視劇講述的內容就是木藤亞也真實的人生勵誌故事。

我們從中可以獲得令人奮發向上的激情,以及用一顆勇敢的心去戰勝脆弱和孤獨的力量。人生的道路上,困厄是常規,幸運是奇跡。在某一階段,坦途總會少於荊棘,甚至還會有讓人痛不欲生的艱難。茫茫大千世界,有多少脆弱不堪的人在麵對風雨時畏畏縮縮,因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而心靈強大的人則把這一切看作是一種孕育著成功希望的機遇,接受、沉著而堅挺。

40多年前,他就因罹患“盧伽雷病”被禁錮在輪椅上;近20年前,他又喪失了語言能力,而用來表達思想的唯一工具是一台“電腦語言合成器”。他用全身僅能活動的三個手指操縱著一個特別的鼠標在電腦屏幕上造句,通常造一個句子要五六分鍾。醫學理論認為患上這種病會逐漸喪失運動能力,平均隻能活兩年左右,但他卻是個例外。就是這樣一個連最起碼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卻創造出科學的輝煌:

他的著作《時間簡史》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銷售一千多萬冊;《果殼中的宇宙》曾獲得安萬特科學圖書獎。他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就是當代世界著名科學大師,霍金。

霍金沒有認為疾病和殘疾給他帶來太多的障礙和不幸,相反有助於他靜靜地思考那些深奧的理論問題。人類超越痛苦的意誌力在他身上得到了極度的體現。

在人生旅途上,痛苦常常會不期而至。在這種情況下隻有保持平和的心態,接受並認識痛苦乃是常態的現實,堅定信念,勇敢頑強,最終才能戰勝痛苦。進而,將痛苦轉化為一種機遇和對自身素質的磨煉,將與痛苦作鬥爭變成一種經曆和財富,這樣才算是超越了痛苦。來看看這樣一篇散文的作者是怎樣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