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經八脈——人人都可以成為養生高手 1.任脈——統領全身陰經的大總管
奇經八脈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奇經八脈的分布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錯。其中,任脈行於前正中線,督脈行於背正中線。這裏我們也主要介紹一下任脈和督脈。
任脈起始於小腹內,向下出於會陰部,向上行於陰毛部,沿著腹部正中線上行,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再上行環繞口唇,再繼續往上行走,到眼眶底下散開。
?成年遺精者可多按摩關元穴
【位置及取穴】:在腹下部正中線上,於臍與前陰上方突出骨(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連線的上3/5與下2/5交界處取穴。
【功效及主治】:培腎固本,補氣回陽,溫調血室,疏理胞宮。主治腹痛,痛經,遺尿,遺精等。
一般來說,成年男性朋友在婚後如果有正常規律的性生活,卻仍有精液頻繁外泄,則多是一種病態表現了。臨床研究發現,用指壓法治療這種遺精有一定的療效。
選擇什麼穴最管用呢?中醫認為,選擇關元穴最合適,此穴正好處在任脈的循行線路上。此穴在腹下部正中線上,於臍與前陰上方突出骨(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連線的上3/5與下2/5交界處取穴。
我們的先祖在養生中特別看重這一位置,認為這就是練長生不老丹的最佳位置,將之稱為丹田。這就像種莊稼需要田地一樣,這個位置就是種“丹”的田地。一說“丹”,朋友們一定會覺得挺神秘的,如果我們將“丹”理解成“元氣”,理解成一種“能量”,就容易明白了。那麼關元穴就相當於是儲存能量的能量庫。
關元穴為全身三大強壯要穴(另外兩個是足三裏穴和氣海穴)之一,有增加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對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勞傷太過,或病後、產後體虛者,均有極佳的強壯作用。
圖:關元穴
按摩時,以揉壓為主,朝尾骨方向用力。按揉時速度要緩慢,力量適中,先向左揉,後向右揉,同樣都是180度,揉按完後用拇指尖點壓2分鍾左右。每晚睡前做一次,堅持一個月,有效後可改為兩天做一次。
在按壓過程中,還可以在關元穴和神闕穴的周圍進行搓擦,手法先輕後重,輕時以小腹部產生熱感為佳,重時有酸脹感傳至陰部最好。
刺激關元穴還可采用溫灸和震顫法:
1.溫灸:用扶陽罐每天溫灸3~5分鍾,有腎強壯陽,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長期堅持使用,功效顯著。
2.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隻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你還要這樣做——
男性頻繁遺精應注意日常生活調養:
1.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合理營養。
2.注意生活起居,內褲不宜過緊,夜晚不要過飽進食。睡覺時宜屈膝側臥位,被褥不宜過厚。
3.遺精後要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潔,勤洗換內褲,以防尿道的炎症。
4.注意調攝心神,消除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
5.節製性欲,戒除手淫。不看色情書刊和影視音像製品。
?會陰穴是人體長壽大穴
【位置及取穴】:位於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功效及主治】:醒神鎮驚,通調二陰。主治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陰痛,陰癢,痔疾,脫肛等。
會陰穴是任脈上的要穴,為人體長壽要穴之一。
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此穴與人體頭頂的百會穴為一直線,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百會為陽接天氣,會陰為陰收地氣,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應,統攝著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
會陰穴位於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在生殖器和肛門之間會摸到有一個好像是凹陷的小缺孔,這就是會陰穴。經常按摩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按摩會陰穴,還可治療便秘、痔瘡、便血、婦科病、尿頻、溺水窒息等病症。
圖:會陰穴
那麼,如何利用會陰穴來保健呢?
1.點穴法:睡前仰臥半坐,用食指搭於中指背上,然後再用中指指端點按會陰108下,按摩以感覺酸痛為度。
2.意守法:姿勢不限,全身放鬆,將意念集中於會陰穴,守住會陰約15分鍾之後,會陰處即有真氣衝動之感,並感覺身體輕浮鬆空,舒適無比。
3.提肛法:站立,全身放鬆,吸氣時小腹內收,肛門上提(如忍大便狀),會陰隨之上提內吸;呼氣時腹部隆起,將會陰肛門放鬆,一呼一吸共做36次。
你還要這樣做——
艾灸會陰穴可以緩解前列腺炎。
具體方法:將艾條剪成5厘米的長段,取3段並作一炷,點燃後豎置於幹淨的痰盂內,將睾丸上提後試坐於痰盂之上,調整會陰的前後或艾炷的位置,使艾炷正對會陰穴進行熏灸。每天進行1次,每次1炷,約需20分鍾左右。此方法可溫通氣血,消瘀散結,有效緩解前列腺炎症。
艾灸時要注意:會陰部的皮膚較為薄嫩,艾灸時患者可穿一內褲,以消除艾煙刺激皮膚所致的灼痛,但是要收緊內褲,使之緊貼會陰以降低內褲對熱滲透產生的影響。
?氣海一穴暖全身
【位置及取穴】:位於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10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功效及主治】: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主治虛脫,形體羸瘦,髒氣衰憊,乏力等。
氣海穴也屬於丹田部分,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樞。它位於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10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中醫認為,氣海穴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此穴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西醫認為,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髒及消化道功能。此穴若與足三裏穴、命門穴等互相配合使用,可達到最佳補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