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3.夢想不妨放大點
一個具有崇高生活目標和思想目標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根本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有句蘇格蘭諺語說:“扯住金製長袍的人,或許可以得到一隻金袖子。”那些誌存高遠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遠遠離開起點。即使你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你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會讓你受益終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生真的是做夢做出來的。越是卓越的人生越是夢想的產物。可以說,夢想越高,人生就越豐富,達成的成就越卓絕。夢想越低,人生的可塑性就越差,成就也就無從談起了。
3.1習慣決定機遇
習慣了晚飯後坐在電視前看電視劇,習慣了玩遊戲逛商場,習慣了打麻將侃大山,習慣了得心應手的工作,我們已經忘了問為什麼一切都在習慣中運行的時候,機會卻從身邊偷偷地溜走。
有個年輕人,想發財想到幾乎發瘋的地步。每每聽到哪裏有財路,他便不辭勞苦地去尋找。有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中有位白發老人,若有緣與他見麵,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裝,趕上山去。
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請求,賜珠寶給他。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早晨,太陽未東升時,你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覺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後,你所祈禱的東西就都可以實現了。”
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趕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灘上尋找石頭,隻要發覺它不發熱也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開始撿石頭。一發覺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兩粒、三粒。
突然,“哇——”,青年人哭了起來,因為他剛才習慣地將一顆石頭隨手丟下海去後,才發覺它是“溫暖”的!
因為習慣,我們放棄了許多發現的機會,當因習慣對周圍的世事都熟視無睹的時候,我們不僅僅遺失了思想,更放過了許多成功的機遇。
3.2發現美麗的自己
我們時常會發現周圍的善、惡、美、醜,卻很少發現自己的美麗,當有人對你說:你真美時,你將怎樣麵對?
在末班電車中,身旁的一名中年男人突然拿出巧克力,微笑著說:“給你。”女孩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接著他詢問她的年齡,然後笑著說:“二十歲左右的女孩子為什麼這麼純真呢?”她想這人真怪,她笑了。看到她的笑容,他突然問:“在下車之前,能讓我為你畫張像嗎?”還是第一次有人對她這樣說。他可能四十出頭吧,頭上已有了白發,但並不給人以上年紀的印象。沒等她回答,他就開始畫了。
“自然地看著我的眼睛。”
她看著他的眼睛,緊張感逐漸消失,他的眼睛真不可思議。
這期間,他們交談起來。他是位職業畫家,他送給她的明信片背麵寫著他簡單的履曆,這表明他有相當的實力和名聲。
這時,她心中的純真之情逐漸消失。他是位職業畫家,並不是誰都能讓他作畫的,他好像看中了她,下次遇到朋友時她可以炫耀一下了。她沉浸在一種優越感中。
談到他的專屬模特,她才知道那是她中學同學,此人在學校中就美貌出眾。
“以後我當模特,會更漂亮。”她心想著,並努力掩飾自己的嫉妒。
“是呀,我隻不過是偶然路過的人,當畫家的模特應是同學的那種人。”她感到很可憐。
可能是畫家注意到她的表情,他突然停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