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曹植作“七步詩”(1 / 3)

二十一、曹植作“七步詩”

推薦理由

“曹植作七步詩”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

“曹植作七步詩”講述了曹丕繼位之後,欲殺曹植,又欲絕天下文人之口,采用華歆的計謀,以兄弟為題且不犯“兄弟”字樣,限曹植應聲作詩。曹植略加思索,即口占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而曹植也從鬼門關中留了一命。

心靈之旅

曹操死的時候,太子曹丕還在鄴城,洛陽的軍隊因為失去了統帥而騷動起來。有人主張把消息壓一壓,暫不發喪。諫議大大賈逵認為這麼重大的事情不應當不讓大夥兒知道,其他的大臣們也同意發喪,派使者到各地去報喪。

青州兵自作主張地敲著鼓一批批地走散了,大夥兒都說應當馬上禁止他們走動,不服從的就該辦罪,跑了的應當去征伐。賈逵竭力反對,說:“使不得!”他跟大夥兒商議之後,發給青州兵一種證明,憑著證明,青州兵所到的地方就有當地的官員招待他們,一場騷動才安定下來。

不料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曹丕沒來,曹丕的兄弟曹彰帶著一部分兵馬從長安趕到洛陽。諫議大夫賈逵是辦理喪事的大官,也是洛陽軍營的總管,曹彰就問他:“先王的璽綬在哪兒?”明擺著他是想把曹操的大印接過去。賈逵很嚴厲地回答他說:“一家有一家的長子,一國有一國的太子,先王的璽綬不是君侯您該問的!”曹彰好像鬥敗了的公雞似的,隻好把翎毛收起,不敢再爭了。

在洛陽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遺體入了殮,靈柩運到鄴城,由太子曹丕主喪。尚書陳矯說: “應當先請太子即位,免得發生變化。”他們就奉了卞王後的命令,立曹丕為魏王,隻一天工夫就把即位大禮辦好了。

第二天,禦史大夫華歆從漢獻帝那邊領到詔書,趕來了。這樣,曹丕就正式地繼承他父親為魏王、丞相、領冀州州牧。魏王曹丕尊父親魏王為魏武王,尊母親卞氏為王太後。接著,他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其他大小官員各有升賞。王弟鄢陵侯曹彰和別的王弟等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

曹丕有異母兄弟二十多人,在曹操的葬禮上,隻缺少臨淄侯曹植一人。有人告發他,說他整天喝酒,使者去報喪,他不但不哭,還把使者罵了一頓,轟出來了。這打哪兒說起?

原來卞氏生了四個兒子,就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小兒子曹熊早死;三兒子曹植多才多藝,是個才子;二兒子曹彰很有力氣,武藝高強,喜歡做將軍,因為他胡子是金黃色的,得個外號叫“黃須兒”,曹操就擔心黃須兒有勇無謀,不敢重用;曹丕才能比曹植差,可是能耍心眼兒。曹操自己是個才子,文學好,早就喜愛曹植,愛他聰明,愛他詩詞歌賦都比別人強。當時的一些名士,如楊修、丁儀和丁儀的兄弟丁虞等都幫著曹植。曹操屢次三番地要立曹植為太子,可是另有一批人,如賈詡、華歆、陳群、賈逵等使著各種花招反對曹植,連官人和左右伺候曹操的人都得了曹丕的好處,替他說話。曹操也怕袁紹和劉表的下場臨到自己家來(袁、劉兩家都因為不立長子,兄弟爭位,弄得一敗塗地),於是立曹丕為魏太子。

曹丕得到了自己被立為太子的消息,高興得像撒歡的小貓,又蹦又跳,他倆手抱住議郎辛毗的脖頸子說:“辛君,您知道我有多麼高興嗎?”辛毗把這話告訴了他女兒憲英。憲英歎了一口氣,說:“太子是接替君王主持宗廟社稷的,職責多麼重大!接替君王,不能不擔心;主持國家,不能不害怕。應當擔心害怕的時候,反倒歡蹦亂跳,怎麼能長久呐?魏恐怕長不了啦!”

曹丕還怕地位不穩,想盡各種辦法讓曹操不喜歡曹植,而曹植也真是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他自己太隨便,不知道遵守製度。有一次,他竟坐著車馬私自離開司馬門,監視他的人立刻向曹操報告。曹操氣極了,把那個管司馬門的大官定了死罪,殺了。

俗語說,禍不單行,曹操定了一條規矩:他家裏的人不準穿繡花的綢緞衣服。有一天,曹操從高台上往下瞧,瞧見一個穿繡花衣服的女人,冒了火兒。一問,是曹植的媳婦。曹操說她違反製度,叫她自殺了事,此後,對曹植,也更不喜歡了。打這兒起,曹植更加心灰意懶,天天喝酒解悶,無聊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