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案 明宮三大奇案 8 移宮案與案中案(1 / 3)

第九案 明宮三大奇案 8 移宮案與案中案

移宮一案是三案中的最後一案,它有前後兩起:前一起發生紅丸案之前,是前奏,前一起的主角是鄭貴妃;後一起則發生在紅丸案之後,是正案,後一起的主角是西李選侍,幕後的指使者仍然是鄭貴妃,主角是西李選侍。

所謂“移宮”是指,老皇帝去世後,老皇帝的皇後或親近後妃應該搬出乾清宮,給新皇帝騰位置,好讓親皇帝登基居住,以正名分。但是,為了爭奪個人的名位,一些不應該占據乾清宮的後妃占居了那裏,不願遷出,為了爭奪乾清宮,這便成了移宮案。

關於乾清宮的政治地位,當時左光鬥概括得非常好,他說:“內廷的乾清宮,就好像外廷的皇極殿,隻有天子才能居住,隻有皇後才能陪伴皇帝共同居住,其他妃嬪雖然在皇後缺位、伺候皇帝的情況下得以進入居住,但是,不能長久居住,這主要是為了區別尊卑。”乾清宮既有如此顯重的政治地位,所以是後宮妃嬪們一心向往的所在,入宮之後,最大的願望便是入住乾清宮。

八月二十日,也就是鄭貴妃搬出乾清宮,移到慈寧宮的那天,朱常洛在即位二十天後才帶著最寵愛的李選侍和16歲的皇長子朱由校由東宮慈慶宮移居到中宮乾清宮。此時,李選侍無疑成為了乾清宮的女主人。可憐明光宗朱常洛在乾清宮中隻住了十天,就駕崩了。李選侍在鄭貴妃的慫恿下,效仿鄭貴妃,也不肯搬離乾清宮,以實現她封後的目的。

新皇帝光宗朱常洛遷入乾清宮之前,皇太子朱常洛的太子妃郭氏已經於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病死,此後,朱常洛就沒有再冊封太子妃,隻有選侍、才人、妃子侍禦。除了生育長子朱由校的王氏外,還有兩個姓李的選侍。跟隨朱常洛入居乾清宮的,是他最寵愛的西李選侍。當時原有兩個李選侍,由於居處是一東一西,所以被人稱為東李、西李。東李人老實,也不得寵:西李又美貌又精靈,就成了他最寵愛的人。後人所稱說的李選侍,指的就是西李。王氏死後,皇長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儉名義上便由二李撫育。

西李選侍本是鄭貴妃安插到朱常洛身邊的私人,她們相互勾連,相互捧抬。西李選侍和鄭貴妃作風極其相似,而且潑辣剽悍尤遠過之。

李選侍跟隨朱常洛住進乾清宮後,朱常洛已經病倒好幾天了,她已經曉得這個才即位就因沉湎於女色的皇帝將不不久於人世。而那個皇長孫朱由校不久即將被立為帝。為此,她打定主意要把朱由校緊緊扣帶在身邊,通過他來控製後宮和群臣,以實現自己封後的願望。

這一天,病體沉重的朱常洛被群臣從慈慶宮移到了乾清宮,他就在乾清宮暖閣召見了眾大臣。

當時,李選侍對病體沉重的朱常洛召見大臣都談些什麼極為留心,便躲在近處偷聽。

“皇上,現在皇長子朱由校已經16歲,應該將他立皇太子,移入東宮慈慶宮居位。”的確,好色的朱常洛身邊帶著個大男孩的確不大好。

然而,朱常洛不放心,沒有同意。

之後,朱常洛說:“李選侍好幾次生產都沒有保全孩子,現在隻有一女,她有照護皇長子和皇五子的功勞,應當封為皇貴妃。”皇貴妃,在後妃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後。李氏本為選侍,在原太子宮中,隻有太子妃有封號。封她為皇貴妃,已是出於越級的非常之封,顯示了朱常洛的特別恩寵。她對此竟然感到不滿足,可見她是多麼狂妄,野心多麼大。

聽到這裏,李選侍就從後麵慫恿朱由校出來請封她為皇後。

禮部侍郎孫如遊馬上站出來上奏說:“現在兩太後(朱翊鈞王皇後、朱常洛生母王恭妃)及元妃(朱常洛的太子妃郭氏)、才人(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諡號都沒有上,等到這四個大禮舉行以後再為李娘娘進封皇貴妃也不晚。”因為李選侍先前不是太子妃,不可能一下子被封為皇後,這不合禮製。她前麵還有個已經去世的太子妃郭氏。按照傳統,選侍必須先封皇貴妃才能冊封皇後。

聽到這裏,朱常洛也不好說什麼,李選侍封皇貴妃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八月二十九日,病人沉重的朱常洛最後一次在乾清宮暖閣召見諸位大臣,再一次下令冊封李選侍為皇貴妃。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李選侍身穿大紅衣,手拉朱由校,氣勢洶洶地衝進來,回頭狠狠地對朱由校說了幾句。然後用力把朱由校推到前麵。朱由校慌慌張張,不知所措,快步走到朱常洛麵前,衝頭衝腦地說:“母妃李選侍要求封為皇後。”

病體沉重、氣若遊絲的朱常洛聽了,沒言語。

眾大臣十分驚愕。李選侍見自己的要求沒能得逞,十分氣憤,兩眼直盯著朱常洛。並大罵朱由校:“你這個沒用的東西!我白疼你了!”然後狠狠地把他推出宮去。

九月初一六點左右,朱常洛歸天。李選侍實在命薄,還沒等到冊封皇貴妃,即位剛一個月的朱常洛就駕崩了。

朝廷內外,一片混亂。此時,朱由校隻有十六歲。

“殿下既無嫡母,又無生母,勢力孤單,應該把他繼續托給李選侍照護。”有個大臣提議。顯然,他代表了那些傾向於鄭貴妃和李選侍的朝臣。

“李娘娘表麵是要照顧殿下,實際是要控製殿下。她認為隻有擁有殿下,才能掌握主動權!”

“李娘娘既非嫡母,又非生母,決非可托之人。隻有盡快使朱由校暫時離開乾清宮,擺脫李選侍的控製,才能穩定大局,這可是關係到國家前途的頭等大事。”有些大臣則堅決反對將朱由校托給李選侍照看。

按說,新天子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要繼位,西李選侍既然不是皇後,就應搬出乾清宮。

然而,李選侍仿效鄭貴妃,賴在乾清宮不走,要求冊封為皇太後,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她在乾清宮內與心腹太監李進忠(進宮時叫李進忠,本姓魏,天啟即位後改名魏忠賢,也就是後來一手遮天的九千歲)等人,把皇長子朱由校帶在身邊,密謀策劃挾持朱由校,不讓他離開乾清宮,想憑此要挾群臣。由於群臣先前的反對,以及朱常洛的早死,李選侍要求封為皇後的夢想破滅,而且最終連皇貴妃的封號也沒有撈到,可謂雞飛蛋打。她為此無比憤怒。朱常洛一斷氣,她就把朱由校禁閉在乾清宮暖閣裏,不讓他出來為朱常洛守靈。

九月初一日清晨,廷臣們得知光宗朱常洛駕崩的噩耗,前來祭奠,向遺體告別,並商量盡快擁立朱常洛的皇長子朱由校繼位。當時,朱常洛即位三天就病了,一個月就駕崩了,還沒來得及冊立朱由校為太子,且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早死,就將皇長子交給李選侍撫養。

當方從哲、劉一燝、楊漣、左光鬥等廷臣聽說朱常洛病死,氣喘籲籲地趕到乾清宮門外,準備入宮舉行哀悼儀式的時候,卻被守衛太監攔住禁止進入。

“站住!宮中禁地,休得亂闖!”把守宮門的太監,刀棍並舉,凶相畢露,攔住他們不讓進入,氣得諸臣們麵色發紫,麵麵相覷,一時竟不知如何應付,像木頭人一樣站立在那裏。

“今皇上崩逝,皇長子幼小,你們卻擋在門口不容眾臣子入宮哀悼,居心何在?”兵科給事中楊漣不信邪,他衝出人群向守門太監厲聲喝道。太監們自知理虧,不敢爭辯,這才慢慢退開。諸臣魚貫而入,舉行哀悼。楊漣(1572—1625),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縣(今湖北應山)人,為官光明磊落。萬曆三十五年中進士,授常熟知縣,克己愛民,稱“廉吏第一”。升戶科給事中,轉兵科給事中。朱常洛臨死以前,召顧命大臣,楊漣以七品小官側身其列,為此,他深受感動,決心誓死報效朱常洛,輔佐幼主朱由校。所以,從這時起,他表現得更加積極,凡事都敢衝鋒陷陣,從不計較個人安危。

“皇長子在哪裏?怎麼不見他在靈前?”楊漣喝退太監,群臣哭臨後,卻發現沒有見到皇長子朱由校。朱由校身為皇長子卻沒有出席哀悼儀式,使諸臣更加疑慮不安,進一步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哀悼儀式一結束,爭奪朱由校的鬥爭就進入短兵相接階段。

“我們要求參見太子殿下!”眾大臣再三請求見朱由校,但是怎麼找也找不到他。

“皇長子本應當在柩前即位,現在卻不在靈前,為什麼?”內閣大學土劉一燝見狀十分氣憤,責問道。

“皇長子被李選侍藏起來了!”原東宮伴讀、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較為正直,上前低聲對眾朝臣說。

“藏匿新天子!著實可恨!”劉一燝大聲喝道。

“是!太可恨了!”群臣大怒,但又不能入宮搜查。

“我們要求去乾清宮去要回殿下!”

“請慢,公等先等一會,容老夫進去看看。”王安自告奮勇去乾清宮尋找太子。

“李娘娘,眾大臣鬧著要向太子爺,如果不讓他們見,他們就不答應。”

“有這種事?真是反了他們!就不讓他們見,看他們還敢反了天不成!”

王安來到乾清宮,請求見朱由校。好話說了一大堆,李選侍就是不讓見。王安見哀求不成,急中生智,哄騙李選侍說:“皇儲必須麵見廷臣,封為太子,得到擁立才能即位,你這樣藏著沒有什麼用處的。”

“既然如此,那就讓皇長子隨你去吧。”李選侍信以為真,將朱由校交給了王安。

王安喜出望外,立刻拉朱由校衝進暖閣,奔向外廷。

“看王安這慌慌張張的樣子,怕是上了王安的當,李進忠,你們速去將太子追回。”李選侍突然感覺自己上了王安的當,馬上派李進忠等眾太監猛追出來,要朱由校回乾清宮,不讓出大門。李進忠嘴裏喊著“哥兒回來!哥兒回來!”一直追到外廷。

“萬歲!”眾大臣一見到朱由校,馬上跪倒一片,高聲呼叫。然後,急忙起身簇擁著朱由校登上了禦輦,直奔文華殿。

“不敢當!不敢當!”朱由校連聲說。

“李進忠,你公開阻擋聖駕,該當何罪?”王安一聲大吼,李進忠和其他太監嚇了一愣。

楊漣、王安等人乘機奮力推開眾太監,親自保駕護行。劉一燝和英國公張惟賢分居左右,連扶帶推,擁著朱由校大步往外跑去。

剛剛跑到乾清宮大門外,李進忠帶著眾太監又追了上來,緊緊拉著朱由校的衣服不放,一定要他回去,並嚎叫:“你們要把皇長子挾持到哪裏?”李進忠因用力過猛,把朱由校的衣袍扯斷了一角,以至於他自己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

楊漣衝地上的李進忠嗬斥道:“你們不要助紂為虐,為虎作倀!”他一麵怒斥,一麵和眾大臣一起把朱由校抱進轎內,迅速轉過內左門,經察樓、文樓,直奔文華殿。

文華殿內,劉一燝等眾臣爭分奪秒地冊立朱由校為太子。

“李娘娘要太子爺回乾清宮有話兒說!”上午九時,諸大臣剛剛行禮完畢,李選侍又派人來三番五次地糾纏,要朱由校回乾清宮。

“文華殿不宜久留!我們還是將太子爺先移居到慈慶宮吧!”諸大臣見形勢如此,經過緊張商議之後,於上午10時過後,采取嚴密的保衛措施,把朱由校護送到了慈慶宮。慈慶宮,本是皇太子東宮所在地。把朱由校送到慈慶宮,也就包含著正位東宮的意思。

周嘉謨當著眾臣的麵囑咐朱由校說:“今日少主之身,就是國家百姓托重之身,不可輕易行動。就是每天到乾清宮哀悼先帝,也必須等待各位大臣到齊以後才能出發。”

朱由校曆來害怕李選侍,忙頻頻點頭答應。朱由校本人對李選侍一貫的做法很是厭惡,也不願回去。李選侍“挾太子以令諸臣”的企圖落了空。朱由校為什麼非常厭惡李選侍呢?原來,早在朱常洛為皇太子時,她就恃寵驕恣,屢次打罵皇太子才人、朱由校生母王氏。王氏為此憂憤成疾,鬱鬱而死。她臨死之前曾說過這樣的話;“我與李選侍有仇,負恨難伸。”王才人死後,朱常洛令把朱由校和朱由檢托給李選侍照管。此時,李進忠見李選侍勢大,也連忙投靠了過來,李選侍見他十分有心計,便高興地接納了他。李選侍為了控製朱由校,要他和自己住在一起。朱由校以“親疏自有分別”為由,拒絕了她的要求。李選待十分氣憤,規定朱由校每天必須按時向她行一拜一叩頭禮。她有時在朱由校跪下叩頭後,遲遲不讓他起來,自己卻翹著二郎腿洋洋自得地飲茶。連宮中的宮女們見了也十分氣憤,但誰也不敢說。後來,客印月知道了這一情況,她對朱由校說:“小爺,你去對太子說,就說一個人去請安害怕,一定要我跟著一起去,不然就不去。”此時,朱由校已十三四歲,腦袋能轉的過來,就在他父親麵前哭鬧,沒有客巴巴帶著,就不去請安。朱常洛答應了,以後,客印月就帶著朱由校每天去見李選侍。李選侍果然不敢再侮慢他。為了防止朱由校了解自己迫害王才人的罪行,李選侍禁止王氏的舊人與朱由校往來,違者立即逮捕、拷打。這些事情,朱常洛也都清楚,但他從不訓斥李選侍,隻是勸慰一下朱由校而已。